异地高考会不会带来新的不公
京、沪、陕、赣委员观点大PK
教育部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已箭在弦上。“异地高考”会不会带来新的不公平?高考移民合法,录取分数线低的地区能不能承受住?6日,记者采访了来自北京、上海、西安、江西等不同地区的委员。
陕、赣委员:现行录取政策本来就不公平
采访中,来自西安和江西的两位委员不约而同地提出一个观点:现行高考录取政策,本身就存在按地方分配名额、分配政策的不公平因素。“异地高考”正是要纠正这种不公平。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翻译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韦苇:现行户籍制度造成“高考移民”
孩子在哪读书就在哪高考,这是非常天经地义的一件事情,不应该拿户口来卡学生,把户口作为高考报名的防火墙。
高考指标向大城市倾斜,所以有人到北京、上海参加高考。在陕西能上二本的,在北京能上一本,所以才引起大家千方百计转户口到大城市报考,问题的根子在这儿。而农民工的子女根本没这种财力去转户口,没这个财力,更显得不公平。
户籍制度改革应该加速,一个身份证管到底。孩子去高考,起码让他报名的起点是公平的。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师范大学正大研究院院长王东林:目前教育资源配置脱节、滞后
目前教育资源配置上脱节了、滞后了。教育部需要调整什么?城市化率更高的地方,你的教育设施的供应量一定要提升起来,否则就会供不应求。
异地高考会不会导致新的不公平?我认为,现在高考制度本身就不公平,地区之间的不公平一直就存在。北京上百所高校,别的地方可能才十几所或几所高校。异地高考冲击了这种不公平,这有什么不行?就是在这种对不公平的冲击中,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公平,我倒认为是恰恰冲击了不公平。
京、沪委员:可以推行,但存诸多障碍
来自北京和上海等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地区的委员指出,从教育公平角度讲,异地高考应该推行,但需要宏观调控,各地应定不同门槛。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济顺:地方财政恐无法承受
从教育公平的角度讲,异地高考是应该要推行的,但存在技术上和制度上的障碍。一个地方有多少高中生入学,就有多少地方财政补贴投入,这样一来,本来输入地投在本市孩子身上的财政,就变成了还要增加一块投入到异地的考生上。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要靠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来解决,上面要给政策,因为地方财政是没法解决的。
异地高考要推进还有大量的配套政策要跟上,包括高中教育、基础教育,怎样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配套。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玉凤:北京上海全放开会乱套
小城市放开,也没多少人去,但北京、上海如果放开就会乱套。
北京今年高考录取率85%了,有人说不合理,我不认为不合理。国家中央机关、军队、高校所有这些高层次人才都在北京,要是跟小地方的高考升学率拉平,这永远做不到。
这种不平衡要是完全放开,高考移民肯定承受不了,北京市承受不了,北京市异地高考的门槛肯定要高。北京高中教育资源就是按照现有的规模配套的,现在放开,教育资源够不够?北京承受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