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中原工学院2015年招生简章

2015-6-6 来源:中原工学院

中原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以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管、文、理、经、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55年,隶属于原纺织工业部;1998年学校划转河南省管理;2000年更名为中原工学院。

学校分南区、北区和西区三个教学区,共占地1610亩,建筑面积66.28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595人,其中专任教师115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5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92人。学校现有20个教学部门,198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开设58个本科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目前共有各类在校生3万余人。

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0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工程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6个河南省省级教学团队,12门河南省精品课程;3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7个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3年在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同年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学成果奖13项。

学校现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其中,纺织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位居第七名,该学科承担2项河南省重大公益项目,“高效能棉纺精梳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68项,承担省院合作项目、省科技攻关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共计315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平台18个,其中国家级平台1个;横向科研项目2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34件;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040余篇,出版著作240余部。

学校获批组建了河南省首批省级大学科技园,园内入驻多家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实习实训条件。学校长期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强调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注重拓宽专业口径,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了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要,使学生具备在某个专门领域从事开拓性思维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学校还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制定了不同的创新培养目标和方案。通过长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学生荣获国际和国内的各种学科竞赛奖100多项。学校特别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还在校外建立了100多个实习基地,200多个就业基地。

由于办学成绩显著,学校连续多年被河南省委授予河南省文明单位称号;先后被相关权威部门评为河南公众最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

国家级特色专业

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纺织工程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触媒法合成高品级金刚石关键设备与成套工艺技术开发”

“高效能棉纺精梳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

国家级工程实验室

金刚石高效精密锯切工具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特色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能源与动力工程 网络工程 服装设计与工程

轻化工程 环境工程 会计学 市场营销 环境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工业设计

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

纺织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设计学

硕士学位授权点

一级学科:

纺织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设计学

二级学科:

科学技术哲学 专门史 凝聚态物理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车辆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学 信号与信息处理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系统工程 导航、制导与控制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岩土工程 结构工程 市政工程

会计学 企业管理 旅游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 桥梁与隧道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纺织工程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服装设计与工程

河南省教学团队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学教学团队 自动化专业控制类课程教学团队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工程数学教学团队 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教学团队

◆省级科研平台

系统与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静电测试中心

河南省智能化专用虚拟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功能性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

高档超硬材料工具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分布式能源接入与微电网系统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空调制冷节能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环境友好型智能交通协同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现代制造装备与仪器工程研究中心

图像分析与机器视觉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中原工学院大学科技园

河南省热泵空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金刚石工具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

棉纺精梳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高等学校功能性纺织面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河南省高等学校供热空调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河南省高等学校现代制造装备及仪器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染整工艺学 空调用制冷技术 传热学 纺织厂设计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河南省精品课程

纺织品设计学 流体传动技术 服装材料学 纺纱学 电工学 织造学

发展经济学 自动控制原理 机械原理 管理信息系统 材料科学基础

线性代数

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纺织服装产业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织物结构与设计 工程力学 经济与商务 自动控制原理

奖、助学金

学校设有完善的奖、助学金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中工助学基金、临时困难补助、绿色通道等多项奖励和资助措施。对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超过当地本科一批分数线且品学兼优的学生设立有优秀新生奖学金,奖励金额5000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新生奖学金按照相应政策执行。

1综合奖学金

奖项 金额

一等奖 1800元

二等奖 1200元

三等奖 800元

2专项奖学金

奖项 金额

国家奖学金 8000元

国家励志奖学金 5000元

纺织之光学生奖学金 8000元

维珍妮奖学金 3000元

镇泰奖学金 5000元

东北袜业奖学金 2000元

优秀新生奖学金 5000元

3资助项目

项目 金额

国家助学贷款 8000元/年

国家助学金 2000-4000元/年

真维斯大学生助学基金 2000-4000元/年

东北袜业助学金 1800-5000元/年

镇泰助学金 3000元/年

勤工助学 200-400元/月

临时困难补助 200-1000元/次

其它奖励措施

一、学校大力提倡积极向上的优良学风,鼓励在校学生积极报考研究生,并对录取的学生给予奖励。

二、学校科技创新氛围浓厚,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对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文体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者,学校给予奖励,获得省部级或国家级科技创新活动奖项者,奖励500-10000元。

就业状况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面向全国就业。学校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千方百计提供受毕业生欢迎的优质就业岗位信息,坚持千方百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提升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近几年学校在省内外建立了200余个就业基地,大大拓展了毕业生就业空间,多年来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90%以上,就业质量较高。2008年4月,学校被河南省人事厅、教育厅评为全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011年10月,学校被评为“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2012年11月,学校被评为“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12月,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郑州龙湖分市场在我校挂牌成立。

学生社团与第二课堂活动

学校目前共有58个学生社团,分为科技文化类、艺术爱好类、公益实践类、运动休闲类四大类,基本涵盖各个学科,组织参加了国际国内的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创业竞赛、文体竞赛、社会实践、公益性服务等。

在2014年“创青春”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我校获得“挑战杯”创业实践挑战赛特等奖1项,金奖6项,并获评“最佳运营团队”奖,喜捧“优胜杯”;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三等奖3项。在河南省第十四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中,学校获一等奖20项,名列全省第五;在2014‘创行世界杯’中国站大学生创新公益大赛”华北区域赛中,我校创行团队获得二等奖、并荣获“创行世界杯华北区域赛优胜奖”、“最多元团队文化奖”等称号。在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中,学校第五次连续获得“优秀志愿者团体”称号。我校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在第二届河南省音乐金钟奖合唱比赛中,获得大赛银奖。学校还成功承办了河南省校园主持人大赛和首届河南省微电影大赛等各类赛事。

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的河南省考生,专业课成绩采用相应类别(专业)的省统考成绩;非河南省考生的专业课成绩采用我校校考相应专业成绩。文化课成绩均采用全国高考的文化课成绩。考生必须通过生源所在省(市、区)组织的艺术类专业统考并达到相应专业的合格分数线,文化课成绩达到规定的控制录取分数线。

1、表演专业:文化课成绩达到控制录取分数线,按专业课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排名,择优录取。男女生兼收,其中表演专业(服装表演与营销模块)男生不超过该专业模块招生计划的20%;表演专业(空中乘务与空港管理模块)男生不超过该专业模块招生计划的40%。

2、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摄影和中外合作办学美术类各专业:专业课成绩×60%+文化课成绩×40%。

3、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业课成绩×60%+文化课成绩×40%。

4、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专业课成绩×50%+文化课成绩×50%。

5、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科层次的摄影摄像技术专业(艺术类专科)仅面向河南省招生,专业课成绩过线后,按文化课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排名,择优录取。

6、报考我校且符合考生所在省(市、区)录取条件的考生,我校将按照考生高考填报的专业志愿,根据相应的录取规则,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学院及专业介绍

纺织学院

纺织学院具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有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3个硕士点,1个工程硕士学位点;开设纺织工程、轻化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纺织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轻化工程是省级特色专业;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学院有教授18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人;国家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1人;有河南省特聘教授岗位1人、河南省特聘讲座教授岗位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人、河南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4人、纺织之光优秀教师奖获得者8人、河南省高校骨干教师和省教育厅“555”学术带头人5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7人。形成了“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河南省教学团队、河南省 “产业用纺织功能材料”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高校“产业用纺织品”科技创新团队、郑州市“产业用纺织品”科技创新团队。

纺织学院建有“河南省功能性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棉纺精梳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以纺织学院为核心的“纺织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被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批准认定为2012年度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首批)。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仪器,承担省级以上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1项,国家留学基金项目4项,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2项,省院(院士)合作项目1项,对外合作项目1项。中国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获发明专利授权3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

※ 纺织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具有纺织新产品设计、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贸易方面的理论知识及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从事纺织企业、技术监督、商检、海关等部门的新产品开发、纺织工艺设计、产品质量控制、设备及技术改造、纺织品贸易及商检测试等工作。

优秀学生在中原工学院学习两年后,可申请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学士学位,在曼彻斯特大学学习期间,学费在曼大学费基础上优惠20%,其中特别优秀的学生,学校给予一定资助。

※ 轻化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能从事纺织品染整工艺设计、染料化工、化学纤维、高分子材料等行业的质量控制、生产管理、新产品开发与研制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服务于纺织、印染、化学纤维、染料、化工、塑料等企业以及科研院所、教学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对外贸易公司等。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能系统地掌握非织造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够在非织造行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产品研发、检验与贸易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在非织造企业从事非织造新产品开发、工艺设计、产品质量控制、设备等工作,可在技术监督、商检、海关等部门从事产品贸易、质量检测等工作。

能源与环境学

能源与环境学院现有教师60余人,其中国家级高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1人、省级特聘教授1人、省级讲座教授1人、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高级职称教师28人、博士学位教师14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2人。

学院现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动力工程、市政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在校研究生、本科生近1500人。已建成“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河南省能源与动力工程特色专业”、“河南省环境工程特色专业”、“河南省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河南省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多门省部级精品课程和省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学院依托“河南省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重点学科”、“制冷与低温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和“环境工程重点学科”,重点建设了一批高层次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新团队等科研平台与研发团队。先后建成了“河南省供热空调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制冷与空调系统节能工程实验室”、“河南省高校空调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热泵空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空调协同创新中心”、“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可再生能源热泵空调校企联合研发中心”、“河南省高校建筑环境与节能技术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高校可再生能源热泵空调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可再生能源热泵创新型科技团队”、“郑州市新能源汽车空调科技创新团队”。

近年来学院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教学成果方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在科研成果方面,共完成国家级项目近20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重要校企合作项目3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余项、科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40余项,共发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1100余篇。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掌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技术领域内采暖、通风、空调、净化、冷热源、供热、燃气、建筑给水排水、建筑消防等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管理、工程监理、工程概预算及产品营销的理论与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研究与设备开发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能够在设计院所、施工安装公司、工程监理公司、工程咨询公司、节能评价公司、燃气公司、热力公司,大型暖通空调设备制造企业,电子、生物制药类高新技术企业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供热、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与设备研发,以及各种人工环境系统研究、设计和运行等方面工作。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本专业分制冷与低温工程、电厂热能与动力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培养具有中央空调系统、冷库系统、小型制冷装置或火力发电厂、工业锅炉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能力以及应用研究和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从事制冷空调领域或电厂热能领域的相关工作,制冷与低温工程、暖通空调领域的设计、制造、安装、开发以及管理等工作。就业单位主要包括:制冷空调公司、制冷空调设备加工制造企业、建筑施工安装企业、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制冷空调相关企业;火力发电厂、核电站、电力建设公司、电力设计院、锅炉厂、汽轮机厂、电科院(电力试验研究所)等电力系统的相关企业、电力设备销售公司、或具有自备电厂和工业锅炉的大型工业企业等。

※ 安全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掌握工业生产安全技术及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理论、安全科学的理论和技能,具有从事工业安全生产设计、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监察、开发、研究、检测、监控和评价等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安监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培训机构从事职业安全与卫生的管理与监察、安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与施工、安全科学理论及应用技术的研究,在工厂、矿山从事地面与地下建筑工程通风与安全设计、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安全教育与培训等工作。

※ 环境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掌握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物的控制与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为主要业务范围,具有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防治以及清洁生产等方面的基本专业素质,能够在环境保护行业从事污染防治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能够在环境保护管理、设计、施工相关单位、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和学校等从事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设计、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教学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厚实的数学、力学、化学和微生物学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能够在政府规划部门、公用事业管理部门、设计院所、水质净化公司、污水处理公司、大型市政、建筑、水利、道路和桥梁施工企业、工程监理企业、大型工程设备与管道安装公司、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和学校等从事水科学与工程的规划、设计、咨询、建设与管理、教学及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机电学院

机电学院现有教师75人,其中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4人,教授18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24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工业设计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工程学科为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为省级特聘教授设岗学科。

学院有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现代制造装备与仪器工程实验室、河南省智能化专用虚拟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精密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现代制造装备与仪器开放实验室。学院的“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研究团队为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30余项,制定国家标准25项,获国家专利30项,目前,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主要培养:具备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从事机械领域的产品设计、生产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以及管理、营销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用范围:可到与机械领域相关的厂矿企业、设计研究单位、高等学校从事设计、生产制造、管理、营销、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主要培养:具备宽广的现代机械设计、制�

在线课程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