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河南中医学院招生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和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厅关于2015年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自身发展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章程适用于河南中医学院普通全日制本科及专科层次招生工作。
第三条 河南中医学院招生录取工作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四条 办学地点:河南省郑州市。
第二章 学校概况
第五条 学校全称:河南中医学院,国标代码10471。
河南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其前身是开办于1955年的河南省中医进修学校。学校位于省会郑州,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规划学校、“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高校、省级文明单位,是河南省中医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医疗及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龙头和中心。
河南中医学院是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管、工、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普通高等全日制综合性本科院校。办学层次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兼招专科生。办学形式以全日制在校生为主。
河南中医学院设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药学院、基础医学院、护理学院、康复医学院、人文学院、外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体育教研部、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等18个院(部、中心)。有4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个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临床技能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7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有5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第六条 河南中医学院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医学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河南中医学院注重内涵建设,秉承“厚德博学、承古拓新”校训,凸显“立德铸魂,德术兼备”育人理念,为社会培养各类中医药人才6万余人。毕业生中有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名医大家、企业家和管理专家,也有“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 和“全国三好学生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感动中原、唱响全国的优秀大学生先进群体,展示了我校良好的育人成果。
第三章 招生组织机构和人员
第七条 河南中医学院成立了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招生工作的领导。
第八条 河南中医学院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为“河南中医学院招生就业处”,负责学校招生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九条 河南中医学院不委托任何社会性中介机构或个人从事招生工作。
第四章 招生计划
第十条 河南中医学院根据社会需求、发展规划、办学条件、生源状况、学科发展等因素,结合近年来本校招生计划编制情况,综合分析,制定本校招生计划,经校长办公会和学校党委会审定后,报河南省教育厅和教育部审批。
第十一条 河南中医学院招生就业处根据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厅下达的招生计划制定招生方案,并报河南省教育厅和教育部审核备案。学校招生就业处同时将生源来源计划按要求及时报送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考试院(招生考试办公室)备案,并通过相关渠道向社会公布。
第十二条 2015年学校本科招生计划3260人,专升本计划620人,专科计划320人。
第十三条 2015年,学校本科面向河南、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江苏、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广东、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安徽、重庆、海南、广西、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山西、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新疆等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河南省内参加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和高职高专批等批次招生。
第十四条 河南中医学院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全面提升教学水平。第一临床医学院开设有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等本科专业;第二临床医学院开设有中医学、医学影像技术等本科专业;第三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开设有针灸推拿学等本科专业和针灸推拿专科专业;药学院开设有中药学、药学、中药制药、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等本科专业;基础医学院开设有预防医学等本科专业;护理学院开设有护理学、护理学(民族传统体育与保健英语方向)等本科专业;康复医学院开设有康复治疗学等本科专业;人文学院开设有应用心理学、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本科专业;外语学院开设有英语、汉语国际教育等本科专业;信息技术学院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等本科专业;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图形图像制作等专科专业。
第五章 录取规则
第十五条 录取体制:学校招生工作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下进行,执行“学校负责、省招办监督”的规定。
第十六条 提档比例:学校按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投档规则调阅学生电子档案,调阅比例不超过公布招生计划的120%;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市原则上在计划数的110%以内调档;或根据生源情况,学校与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商定具体调档比例。
第十七条 录取原则:以高考统考成绩为依据,实行“志愿清、专业清”原则。对于进档考生,一般先满足其第一专业志愿,如第一专业志愿不能满足,按其所报专业志愿先后顺序,依照考生基准成绩和身体条件并参考相关单科成绩择优录取。同等条件下,专业相关科目或主要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第十八条 退档原则:以下情况学校可予以退档: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所报考专业已满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者;体检不符合录取要求者;分数低所有专业均无法满足者;往年被普通高校录取不报到者。
第十九条 体检要求:学校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的有关规定。录取期间,根据高考体检表无法确定身体状况的考生,学校组织进行复检,复检结果不适合所报考专业学习的考生,学校予以退档。新生入校后,学校将进行体检复查,对在高考体检过程存在弄虚作假行为者,将做出相应处理,直至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二十条 我校录取各专业学生无男女生比例限制。
第二十一条 对经各省招生考试主管部门认可、公示并已计入高考成绩,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我校原则上予以认可,并根据该省有关规定提档录取。
第二十二条 录取结束后,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我校在河南中医学院招生网上及时向社会公布录取结果。
第六章 收费标准及其他
第二十三条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学生入学时必须按学校规定的缴费方式和时间缴纳学费、住宿费。经河南省物价局、财政厅和教育厅批准,2015年学费收费标准为:
普通本科:医药类专业4500元/生·学年,医药相关类专业3400-3700元/生·学年;第三批本科(与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联办):12000元/生·学年。专科:4400元/生·学年;软件职业技术学院:8000元/生·学年(高职高专)。
住宿费收费标准:六人间800元/生·学年、四人间1000元/生·学年。
第二十四条 新生入学报到后,学校将在三个月内进行全面新生资格审查。资格审查不合格者,学校将依据有关规定,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冒名顶替、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其入学资格并按上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 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生奖励资助体系,开辟有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学校的奖励资助项目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新生入学奖学金、学校综合奖学金、学生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社会资助等,可充分激励优秀学生、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第二十六条 新生入学注册后,学校依据培养计划对学生进行培养,合格后颁发河南中医学院本、专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颁发学士学位证书。符合修读第二学士学位条件的,可自愿申请修读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第二十七条 新生入学一年后,可依照《河南中医学院本专科学生转专业实施办法》(试行)申请转专业,考核通过者办理相应手续。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章程由河南中医学院招生就业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章程自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备案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条 联系方式及地址:
学校招生网址:http://ptzs.hactcm.edu.cn
招生专用邮箱:zszy@hactcm.edu.cn
招生录取咨询电话:0371-86667366(学校招生就业处)
招生录取监督电话:0371-65575590(学校纪委)
招生就业处通讯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河南中医学院招生就业处 邮编:450046
招生就业处办公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河南中医学院教学实验楼B区S812房间
各院系招生录取咨询电话:
第一临床医学院:0371-66231806/66240315/56680626
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0371- 60908821
第三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0371-56782507
药 学 院:0371-65962746
基础医学院:0371-69318890/65934070
护理学院:0371-86667366
康复医学院:0371-86667366
人 文 学 院:0371-69318018/65926538
外 语 学 院:0371-65962477
信息技术学院:0371-60956306
软件职业技术学院:0371-60956306
学 校 简 介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民族始祖、人文初祖黄帝的故里,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自古以来,中原医林兴盛,名医大家辈出,中药资源丰富,群众基础深厚,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河南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前身是1955年在开封创办的河南省中医进修学校。学校位于省会郑州,现有4个校区,分别为龙子湖校区、东明路校区、人民路校区、东风路校区,占地面积1594.94亩。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是河南省中医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医疗及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龙头和中心。
50多年来,学校已由单一的中医药学科发展为医、理、管、工、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涵盖本科、研究生(博士、硕士)、留学生、继续教育等多个培养类别的综合性中医药大学。现设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药学院、基础医学院、护理学院、康复医学院、人文学院、外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体育教研部、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等18个院(部、中心)。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海外招生。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1400人,专任教师982人。硕士生导师381人,博士生导师47人。有首届国医大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57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1人,省特聘教授6人,省优秀专家30人,河南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人,省名中医3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获得者104人。先后有20多人次获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师德建设先进个人”等殊荣;140余人次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劳动模范”和“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
长期以来,学校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全面提升教学水平。现设有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应用心理学、中药学、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药物制剂、中药制药、制药工程、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文化产业管理、英语、汉语国际教育、软件工程等24个本科专业;有4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个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学校高度重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5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含2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2006年被人事部批准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3年,中医学、中药学两个一级博士授权学科获得河南省和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2014年9月,首届博士研究生顺利招生。
学校下设3所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直属附属医院,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队伍实力雄厚,具有完善的教学辅助体系。已为全省乃至全国培训各类人员1.66余万人次,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有国家级重点专科(专病)35个、省级重点专科20个。学校有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洛阳正骨医院、郑州市中医院、安阳市中医院、开封市中医院、濮阳市中医院、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和125个临床教学基地。图书馆各类图书142.5万册,中外文期刊1704种,馆藏的中医线装古籍文献尤为丰富,收藏量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
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学校现有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2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3个河南省工程技术中心、1个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全科医生培养基地、世界针灸联合会教育基地等大型研究平台、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3个郑州市重点实验室,64个校级研究所(中心)和13个校级研究室。学校有分析测试中心、药效毒理实验中心、中医药分子生物实验中心、病理实验中心、动物实验中心、医学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等6大公共科研平台及中医内科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近5年,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9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5项,年均科研经费4577.97万元,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项、国家“973项目”2项、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3项、国家软科学项目1项、国家科技重大新药创制专项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3项,省部级项目331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74项。获国家授权专利278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51项。发表学术论文11651篇,被SCI、EI、ISTP等收录334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主编)共483部。
学校主办有《河南中医》和《中医学报》两种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均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期刊。《河南中医》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省优秀科技期刊;《中医学报》为国家级杂志、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来源期刊、省一级期刊、省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
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逾30年。目前与世界近50所大学、科研院所、医院等实现了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的合作。在中医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中外合作项目,在国际中医药推广等方面形成了显著的特色和优势。
大力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卢氏、济源、西峡等地建有14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承担全省30多个、70余万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的技术指导任务,带动了近30万药农致富。与宛西制药、羚锐制药、辅仁药业、太龙药业等多家企业开展了合作,增强了办学活力;与济源市、新乡市、信阳市新县、焦作市人民政府等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医院建设与医疗服务、中医药资源开发、中医药产业等方面开展合作,成效显著。
学校秉承“厚德博学,承古拓新”校训,凸显“立德铸魂,德术兼备”育人理念,为社会培养各类中医药人才6万余名。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名医大家、企业家、管理专家等。涌现出了以首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和“全国三好学生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为代表的感动中原、唱响全国的优秀大学生先进群体,展示了我校良好的育人成果,在河南省高校德育评估中获“优秀”等次。
学校积极发挥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以打造中原中医药文化品牌为目标,加大特色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拥有中药标本馆、人体科学馆、远程医疗模拟实验室三个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场馆,以及中原文化、中医文化、大学文化等展厅,在建的有河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河南中药植物园。在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同时,面向社会开放,积极向各界宣传、展示中医药文化。2013年学校获批为“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单位”。
全面提升综合办学实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中央、省、市等新闻媒体对我校整体发展、教学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成效和师生先进事迹等进行了广泛报道。学校先后获“全国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医学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等诸多殊荣,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高校德育评估中均获优秀。
目前,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全体师生员工正以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学校“十二五”规划,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第一临床医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与第一附属医院实行院系合一的管理模式。第一附属医院成立于1953年,是河南省建院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全国百佳医院、也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现有教职工2350人,其中国医大师1人、国家级名老中医26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家级特殊津贴专家10人、河南省优秀专家9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140人、高级职称326人、二级教授5人、省级以上学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理事44人,形成了一支技术力量雄厚、梯队层次合理的医、教、研队伍。在教学上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有省一级重点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医学3个,省级覆盖二级重点学科6个。在教学上设立有中医内科学与内科学、中医外科学、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骨伤科学、诊断学、急诊学、医学检验技术、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等11个学科,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为中医学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医学三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538名、本科生2100名。医院占地面积6.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95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948张,设有职能科室34个、经济实体4个,设有内科医学部、外科医学部、医技部、急诊医学部、儿科医学部等5个医学部,涵盖临床科室55个、病区43个,是学生后期临床教学的重要基地。
咨询电话:0371-66231806 66240315 56680626
★中西医临床医学
第一批本科,学制五年,国家级特色专业,文理兼收,计划招生370人。
核心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