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学当然是名牌大学,北大、清华、南大、浙大,985院校、211院校,一本,这些不都是好大学吗?
这些当然是“好大学”,不过,这种大学分类的标准主要是科研水平,最大的用途是高校对外争取经费,跟大学生就业并没有很大的关系。就业市场的大学排行榜要以用人单位需求为标准,通常所见的院校排名并不能代表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
就算一所大学农学学科全国排名第一,您又在这所大学、就读这个专业,但是,您在找工作的时候也很有可能四处碰壁。
请记住,能上一所名校,未必能找一份好工作;分数低,报好志愿,未必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所谓“好大学”因人而宜,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答案。
有个笑话,小A和小B一个村里长大。小A自幼学习优秀,小B自幼顽劣;成年后,小A考入名牌大学,小B开始混社会。7年后小A硕士毕业,竟然要去小B开的公司找工作应聘。
笑话有些夸张,道理却很朴素。怎样才算是“好大学”,答案其实很简单,能在最大概率上找到一份好工作,就算是好大学。
那么,什么才算是好工作?
我认识一个小朋友,高考成绩不错,超过一本分数线30多分的样子吧。家长执意让他报考某211院校的机械设计专业,理由是,机械设计毕业好找工作。在家长的理念里,大概找到一份工作就行。
这位考生报考院校机械设计专业是最强的专业,结果,哥们成绩不够,被调到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后来,这个小朋友对我说,幸亏当年高考少考了10分,再多考10分就被机械专业录取了。
我们没有任何鄙视机械专业的意思,只是就事论事。
机械行业属于第二产业,IT属于第三产业。那么,我来问一问,国家现在大力提倡的是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
当然是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
好工作的标准很朴素也很现实,国家倡导的行业才前(钱)景广阔,第三产业风吹不着、雨晒不着,旱涝保收,赚钱多、赚钱快,这样的工作就是好工作。
不能单纯为就业而就业,还要紧盯着就业质量,如果就业质量不高,跟失业也没啥区别。
“风吹不着、雨晒不着,旱涝保收,赚钱多、赚钱快”是人人想要的生活,这样的岗位不能说没有,只是太少。其他的,不是不稳定就是收入低,公务员稳定,但收入比较低;券商总部收入高,但人员流动性很强。
绝大部分人都是找一个平衡点,这就非常玄妙了,因为,不同的家庭、不同的考生对平衡点的掌握完全不一样,对“好工作”的评价不一样,对“好大学”的要求自然也就不一样。
——对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同学来说,最重要的目标是“赚钱多、赚钱快”,不是“稳定”。这种考生的目标是基金公司、资产管理、信托、市场销售等。对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的同学来说,最重要的目标是“稳定”、“有面子”,不是“赚钱”,要么从事真心喜欢的行业,要么就追求稳定、社会地位。
——在不同城市,好工作也有不同的标准。二三线城市看似很好的就业岗位在一线城市也许连生存都成为问题。比如公务员,按照我个人经验,院校层级越低,学生对考公务员的渴望就越强烈,很多人甚至觉得非公务员不做。这完全是一个误区,一个二三线城市的小康之家,能为孩子提供的首付一般不会超过150万,然而,150万首付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并不能全款买房,需要至少再贷150万。掏空了家底,再贷150万贷款,以公务员的工资,咱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怎样才算适合自己的好大学?
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是适合自己的好大学。解释这个问题又很复杂,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好工作,怎样对应大学?这些事情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事情,所以,只能提纲挈领地说几句。
高考志愿,最重要的就是对行业发展能做出前瞻性判断,这也是高考志愿最难的地方,需要家长和考生有很高的站位,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有相对准确的判断。如果判断失误,那就会出现一个可怕的结果“男怕入错行”;当然,女的也怕入错行,女的入错行、找不到一份好工作,就一定会“嫁错郎”。
家长们对此应该深有体会,当年,外贸系统、粮食系统、商业系统、轻工业系统曾经多么辉煌,很多毕业于清华、北大的学子就在这些岗位就业。
但是,现在呢?
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这些行业已经完全失去了光环,其从业人员那些惨痛经历我想有些家长甚至身临其境。
眼前好未必将来好、眼前赚钱未必将来赚钱,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可是,最终结果是绝大部分人干脆随波逐流。
按照我们的逻辑,选择好大学依次有几个维度:所在城市经济排名,最强势专业与市场相关度,本科招生时间跨度,校史隶属关系,等等。按照这个逻辑思考、选择志愿,起码不会让考生在行业选择上落入无法跨越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