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参考全区统考排名填报北京高考志愿

2016-06-27 15:17:14 来源:晨雾的博客

北京市各个区县的高三期末考试都结束了。考试的分数排名也将会在各个中学的期末家长会上披露。现在离2011年高考还有四个多月了,在此之前高三考生经历过多次考试和测验,比较正规的考试有学校的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寒假后开学,还会有两次重要的考试,大约在四月初的一模和“五一”过后的二模。每一次正规考试后,不仅能够得到考试的成绩,而且都应当能够得到一个系列排名:班排名、校排名、区排名。我们家长大体都已经知道要参考考生考试的结果填报志愿。参考什么?是考试成绩?还是排名?目前大多数考生家长都已经明白了要根据排名填报志愿。但是根据哪项排名?班排名、校排名,还是区排名?具体怎样做?

一、大学录取的提档过程是基于市排名

我们知道,北京市已经连续三年实行“部分平行志愿(小平行)”,2011年能否实现“完全平行志愿(大平行)”?目前还看不出会有改变的迹象。“小平行” 这种高考录取模式在决定大部分考生去向的第一志愿录取时,仍然采取的是志愿优先的方式。在进行考生投挡的时候,是依据全市考生填报的第一志愿学校,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队投挡。比如说一所大学A在北京的招生计划是300人,投档比例是120%,那么投挡的300×1.2=360 名考生是这样产生的,把全市所有第一志愿填报的A大学的考生的高考成绩从高到低大排队,比如说第一名667分,第360名602分,那么602分就是这所大学A本年度的提挡线。602分以上的这360名考生将进入这所大学高招办的选择视野,由他们再进行专业录取,如果这所大学A本年度没有扩招计划,那么专业录取之后,将有60名提挡考生被退档出局,继续参加第二志愿的选拔程序。这个时候该校最终录取的300名考生中的最低分数,比如说607分,就成为这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晨雾注:事实上很多学校都会适度扩招,将已经提档并服从调剂的低分考生尽量录取,因此许多学校的提档线等于或者接近录取线)。

每一所大学每年都会有类似上面大学A的录取过程。每年北京市高招办和各区县高招办都会将各所高校当年的各种录取数据汇总给下一年的考生参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整套数据,常常包括了过去三年的。由于各校招生规模的相对稳定性,各学校每年的录取线常常与一定的高考成绩排名有着比较准确的对应关系,这就为我们填报高考志愿提供了一种方便的参考依据:一位考生,如果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在全市的大致排名位置,就可以估计出自己这个位置的考生大体能够得上被哪个层次的大学录取。

二、北京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之前永远都得不到市排名

分析到这里我们知道了:高考志愿填报应当依据全市排名最为准确,因为高校的录取过程是依据全市排名。

经历过孩子高考的考生家长都知道,高三考生虽然在整个高中阶段考试无数,身经百战,但是除了在6月6日正式高考以外,没有一次考试是全市统考。这里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高考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之前永远都得不到自己在全市的考试成绩排名。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北京市海淀和西城这两个区的高招办做了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每年在高考志愿填报之前,他们会分别推出免费的“高考个性化服务系统(海淀)”和“高考估分选校系统(西城)”。考生通过输入本区一模考试成绩排名数据,可以十分方便地得到一些参考志愿填报的学校。现在这两个系统仍然在正常运行。但是对许多家长来说,这两个系统仅仅提供了一个参考,其准确性还不能令人满意。

各区县高招办每年为考生提供的高考参考资料中,不仅有过去三年高考成绩与市排名的对照表,而且还有过去三年高考成绩与区排名的对照表(例如海淀区的《普通高考资料与信息》)。这就为我们把考生的区排名“换算”成为市排名提供一种可能。

三、通过全区统考获得的区排名可作为志愿填报的参考依据

以海淀区为例,每一届高三考生至少有四次考试是全区统考,并可以直接得到考生的区排名的。这四次考试是:高三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高三第二学期的一模考试和二模考试。其他区县的考试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也是十分类似的。

因此晨雾认为,高三的这四次考试对于检查考生学习程度,准备考生志愿填报意义十分重大。

期中考试:这是考生进入高三以来面临的第一次大考,这次考试的难度比较低,是一次考生的适应性考试。也是高三考试首次得到区排名的考试。一些高中也用这次考试成绩作为选拔“校荐”自主招生指标的依据。

期末考试:这常常是这四次全区统考中难度最大的一次,远远难于高考。这次考试命题难度的有意加大,是在最后一个寒假到来之时给考生一个“下马威”,让你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利用假期的休整好好总结一下,以利新学期再战。期末考试的区排名也可以用于初步思考志愿填报。

一模考试:这次统考是首次将文(理)综三门合卷考试,试卷形式、考试规则完全等同于高考。考试难度与高考也比较接近,但总是要难于高考。这次在四月中旬完成总结工作的一模考试常常被用作志愿填报的基本依据。

二模考试:这次统考是对一模考试的补充,覆盖一模的疏漏。二模考试难度一般都比一模容易,更接近高考难度,起到考前鼓舞激励作用。二模考试成绩和排名公布的时候,志愿填报已经开始(5月12日)。常常可以用作对一模形成的志愿填报结果进行修正。

由于上述四次考试不仅时机选择得合适,并且都能直接得到考试成绩的区排名,因此晨雾认为是最值得家长重视的四次考试,也是高考志愿填报最重要的依据。如果家长能够把四次考试的成绩和排名联系起来看,应当还可以看出考生成绩排名的发展趋势,并以此判断考生的志愿填报可否适当“激进”一些,或是“保守”一些。

排名是高考志愿填报最重要的依据。前面已经说了,最好是有全市排名。但是我们拿不到,那么区排名就变成最重要的最直接的排名数据了。在拿不到区排名的情况下,学校排名有时也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出考生的位置。中学的规模和层次越高,就越准确。具体办法就是了解上几届相同校排名的学生考入了哪个层次的高校。但是说句实话,实际的可操作性比较差。具体说,你上哪里去找到你孩子所在学校上几届相同排名的孩子的高考去向?你去问问老师试试,通常是问不到的,或者问到的也不准确。因此晨雾认为那只能作为参考之一。

谈到这里,家长们还常提出下面的问题:

1.高考是全市根据分数排名统一录取的,仅仅参考区县的排名报志愿怎么可能准确呢?
2.任何两个区县的排名都是不同的,无法直接比较。那如何参考?到底以哪个区的为准?
3.有没有办法把区排名“换算”成为市排名?

上述问题对于大多数高考过来人来说,应当都不是问题了。但是对于不少初次接触高考的09家长来说,可能还是问题。因此晨雾在此为2011家长再做一次参考排名填报志愿知识的“扫盲”,有不对的方面请各路专家指正。

在永远得不到市排名的情况下,能否仅仅参考区排名,就能为考生比较准确地填报志愿呢?回答是肯定的。

人们通过多年的高考统计数据发现,在同一个区每年模拟考试排名相同的考生,在高考被录取的学校的分数排名档次也是相同的。也许有人会问,总会有一些志愿填报失误的考生被与其分数相差较大的学校录取(比如高分清北考生落榜到),那有如何算,能准确吗?回答是,能准确。因为这部分落榜生的比例每年也是大致相同的,不会使整个统计规律发生大的变化。得出上述结论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多年来志愿填报和录取的方式都是基于志愿优先的模式没有变化,即使在08年开始采用了所谓“部分平行志愿”的方式,一志愿填报也还是没有本质变化。

有了这个结论,在得不到市排名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参考区排名来填报志愿了。对于某些学校,甚至可以参考校排名来填报志愿。有一位比较知名的高考专家孙东东教授在距离高考还有半年时间的时候给考生和家长做一个讲座时甚至下此断言:

在坐的考生能考上哪所大学其实早就定了,你只要看看你在中学排名多少位,问问班主任这个位置的学生去年、前年都上了哪所大学?你就报那所大学准没错!假如今天就高考,和半年后再高考,谁该上哪儿还是上哪儿,总体不会有变化……

孙东东教授的话说得虽然有点过于绝对了,但是总体思路是正确的。这就是说考生总体的排名分布情况是非常稳定的。这就为我们填报志愿带来了便利的条件。每年高三考生在高考前经历的考试虽然很多,但是只有其中的几次是区县统一出题考试并产生区县排名的,需要特别加以重视。

四、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区排名近似地“换算”成为市排名

每年每个区县都要编印一个高考数据资料的参考册子发给每一位考生,这项工作是海淀和西城做得最好。以海淀区为例,海淀区高招办每年都会编写一本《高考资料汇编》在三、四月份通过学校发到每一位考生手中,社会考生可以到区高招办去购买。海淀区的册子上面会有过去三年的如下数据:北京市高考最低控制分数线、北京市高考考生分数分布表、海淀区高考考生分数分布表、各高校高考录取提档线及市、区录取人数统计表、有剩余计划的学校和专业一览表。

我们举例说明如何把一位考生的区排名换算成为市排名。

假设一位考生在海淀某次统考(例如就是这次期末考试)中理科全区排名1800。从海淀高招办编2010版《高考资料汇编》中的“2009年海淀区高考考生分数分布表”中可以查得相应分数段的数据:

分数段     本段人数  累计人数(理科)
590-599    329       1757
580-589    353       2110

在580-589分数段有353人,平均每一分约35人。与1800名最接近的是 1757 + 35 = 1792人,对应的2009年高考分数是588分。换句话说,这位在本次海淀区统考排名1800的理科考生的成绩近似地相当于2009年高考成绩588分。

再查2010版的“大厚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理科)》,从“大厚书”的最后几页的“2007年-2009年北京市高考考生分数分布(理工类)”上查得2009年588分所在分数段的数据:

分数段     本段人数  累计人数(理科)
590-599    975       4624
580-589    1119      5743

在580-589分数段有1119人,平均每一分约112人。588分所对应的排名是 4624 + 112×2 = 4848。

结论:这位考生在海淀统考中理科排1800名,相当于2009年高考588分,全市排名4848。

同样的方法可以换算出海淀区理科排名1800名相当于:

2008年高考593分,全市排名4851名。
2007年高考604分,全市排名5319名。

如果我们有2010年的数据,同样还能换算出海淀区排名1800名相当于2010年高考成绩和全市排名。

同时我们还看出,某一个区排名所对应的不同年度高考的全市排名不是一个数值,而是一个排名区间。在本例中,海淀区1800名相当于2007-2009年高考全市4800-5300。

五、根据近似估算的某年度市排名和高考成绩分析目标学校层次

知道了大致的市排名的主要用途在于,根据考生模考成绩的区排名 -- 某年度市排名 – 某年度高考分数这样一个链条线索确定这个排名所对应的大学。

还拿这位海淀区理科1800名的考生来说,如果我们从海淀区高招办编《高考资料汇编》查到2007-2009年各高校在京录取分数线就可以大致看出,这位考生的排名位置所对应的高校层次大致是(从高到低排列):北理工、北交大、北科大、农大、华北电力……。进一步分析:报北理工属于踩线进,存在风险,基本上没有选择专业的余地;报农大或者华北电力可以选择喜欢的专业;报北航、北师大、中央财经、对外经贸大都有风险。

不知您注意到了没有?我们分析出这么多结果,到现在都没有提到这位考生的区统考成绩是多少?可见实际上某次考试的绝对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没有分数照样可以分析,但是必须有排名。因为最重要的是排名。刚刚结束的各区县高三期末考试如果得到了考生的区排名,家长就可以按照上述方法“照葫芦画瓢”地进行初步分析了。

六、暂时忽略的几个因素的影响

晨雾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分析还忽略了几个因素。仍然拿海淀区高三期末的情况来举例子。

我们在分析的时候所参考对照的数据都是历年真实高考的区和市的分数排名。但是在海淀期末统考中,由于一部分外区县在海淀复读考生(简称A类)虽然参加了海淀区的期末考试,但他们将来会在其他区县参加正式高考而没有在海淀区高考报名。还有一部分考生(简称B类)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参加海淀区的期末考试,但他们将会在海淀区参加正式的高考。而我们得到的期末考试成绩排名是包含了A类考生,不包括B类考生的成绩排名。正式高考后高校提档所用的排名对一个区县来说,不包含A类考生,包含B类考生。因此这里A类和B类考生对未来高考排名的影响我们并没有考虑。

同时在正式高考中,还有部分考生(简称C类)计入了10-20分的照顾加分。我们的期末考试排名也没有考虑照顾积分的影响。

这三类考生(A类B类C类)对排名的影响有多大?晨雾认为目前在分析期末考试排名数据时候可以暂时忽略。而且其中的A类和B类影响“一减一加”恰好存在互相抵消的性质。目前的分析只是大致的定位,这已经够用了。到四、五份的一模、二模的成绩排名出来后,我们可以把A类B类C类考生的影响计入。如何计入?晨雾还会专门再讲。性急的家长可以去读晨雾往年的文章(例如《如何估算B类C类考生对排名的影响》),都有谈到。

需要指出的是,关于照顾加分的影响,往年晨雾是假设加10分和加20分的各占一半来估计的,2010年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过当年各类照顾加分的人数(《2010年北京市高考照顾对象名单公示》),给我们更加精确估计的可能。实际上加10分的比加20分的多得多。因此往年的估计偏保守了。今年晨雾会重新估算这个影响。

另外各区县的一模二模考试公布的排名数据与高三期中期末考试的排名数据所含内容还可能有差异。例如海淀区2010年公布的一模考试排名分布表剔除了A类考生,同时给出了一些统计数字,相当于间接地公布了B类考生的数据。海淀区2010年公布的二模考试的排名数据还计入了照顾加分。因此需要在掌握了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区别对待。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同样是区县的考试排名,考生越多的区县,排名结果参考越准确。理由很简单,这种排名估算是建立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之上。统计数据越多,概率误差就越小。因此一般认为,考生大区海淀和西城的排名结果是最可信的。同样道理,在相同的区县,理科考生的排名结果比文科考生的更准确一些,因为几乎所有区县都是理科考生多于文科考生。

再有就是2011年出现的新情况:全区统一命题的新东城和新西城在参考往年数据的时候应采取两种办法:一是用新区“南片”和“北片”的分项数据与合并前的两个旧区(例如宣武和西城)数据相比较;二是用新的大区数据与两个旧区的合并数据相比较。总之,要不就是局部与局部比;要就全局与全局比。

七、“会做的不做错”是高分秘诀

最后谈谈考试成绩评估问题。这个问题本不想在这篇文章中提起,但是有不少家长在提问题谈到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时,都要附带地说一句,“没考好”或者“发挥不好”。具体说每次考试之后,考生和家长在总结考试结果的时候,一定会碰到不少由于考试失误丢分的现象。比如说,会做的题做错了,答案写在草稿纸上忘了抄回到试卷上了,本来答对了后来又改错了,涂写答题卡串行了,等等。关于考试失误丢分怎么算?晨雾认为就必须按照失误后的成绩算。你如果认为这次失误是偶然的,下次不会再犯。谁能保证你下次不发生别的失误?而且考试不仅仅是检测你的知识水平,如何能在考试中发挥水平,减少失误发生,这本身就是一种考试能力的测试。考试不仅仅是测试你这些题目是否都会做,而是测试你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都能得分。况且在你有失误的情况时,其他人也有失误。如果大家都不计入失误扣分,这个分数排名也许又是另外一个样子。学生发生失误,就是要严肃地告诉他,这就是你这次考试的真实水平!要吸取教训,下次不要失误。

为什么除了个别考生,大多数考生的排名总体变化不会太大?就是说对大多数考生来说,不仅仅知识水平大致稳定(你提高,大家也提高),考试能力也是大体稳定(出错率)。由于家长总是愿意尽量找出理由来把孩子的成绩往高估,认为这次考试有20分是偶然失误造成的,下次就不会这样。可是到了下次,别的地方又会发生失误。“会做的不做错”是高分秘诀!比如说现在580-600分左右的孩子,如果总结考试,丢分的应当是两类题目,一类是难题,自己确实不会做,或者经过老师点拨才会做的;另一类是会做但是做错了没拿分的题目。如果到了一模二模之后考生还是相当于这个成绩的排名,聪明的考生应当不再去攻那些难题了,效果不好还影响考前的信心。他应当把自己会做,但是没有拿到分的那些中低难度的基本题反复地巩固一下,很可能在高考的时候会有较大提分空间。

因此估算统考成绩排名时,剔除“做错会做的题”这种失误的影响来考虑高考志愿是十分危险的。只有几种情况的“丢分”可以考虑“剔除”,那就是生病、迟到、因故部分缺考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影响。除此之外,应当是考生考多少分,就计多少分。不谈什么“考砸了”,所谓“考砸了”的成绩就是你的真实成绩。这是晨雾的看法。

八、结尾的话

2011年才开始读晨雾文章的家长,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看到出现了一些数据推导,心里可能“犯憷”。其实您只要认真读几遍,特别是拿自己孩子的成绩排名用上面的方法做一遍“作业”,任何家长都能学会。往年都有很多家长像您一样,但是最后都学会了。为什么这样说?晨雾根据家长的提问就可以大致判断家长高考志愿知识掌握的程度。因为往年在志愿填报之前总有许多家长晒出打算给自己孩子填报的志愿向晨雾提问,晨雾发现第一志愿大多数都填得不错。

在线课程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