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 | 下属系别 |
理学院 | 应用数学系、物理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系 |
光电工程学院 | 光学工程系、探测与信息工程系、仪器科学与技术系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机械电子工程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工程系、通讯工程系、自动化系 |
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网络工程系、软件工程系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系、材料工程系、能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化学化工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系、生物工程系 |
经济管理学院 | 经济系、管理系、会计系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系、日语系、俄语系、朝鲜语(韩国语)系 |
文学院 | 中国语言文学系、广告学系、艺术设计系 |
法学院 | 法学系、社会学系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
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 | |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 |
国防科学技术学院 |
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973”首席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在这里云集。现有教职工1986人,其中,专任教师1118人,双聘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108人、正高职186人、副高职369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3人;有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1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9人。
学校坚持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设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精英班,建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2个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还建有国家级(联合)和吉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各1个。学校先后荣获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9项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2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2门、国家级精品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吉林省精品课31门、吉林省优秀课75门。近五年在全国大学生单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660余项,本科生考取研究生比例逐年递增,部分专业考研率达到40%。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1、于化东
2、薛澜
3、黄苇町
4、樊友山
5、李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