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为什么要批评2015江苏高考作文题

2015-06-11 来源:搜狐教育

看到“智慧”这个话题,我一下子就想起了钱钟书。

钱钟书在《谈中国诗》里说,“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

关于智慧,钱钟书这个观点,也很适用。

这个作文题目,就是这种“早熟而衰腐”的极致体现。

“智慧是一种经验,智慧是一种能力,智慧是一种境界。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这种不走心的文字,见诸各种类型的鸡汤文,譬如“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再比如,“美德是

火,点燃美好之灯;美德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美德是路,引人走过黑暗”……其铺排纵横之气势,其不得要领之含混,其自鸣得意之机灵,

可谓深具“智慧”之景象矣!

作为“经验”的智慧,是什么?是父母前辈的谆谆告诫吧,随手就可以举出一大堆来:“出头的椽子先烂脖子”,“木秀于林,风必摧

之”,“枪打出头鸟”;“我走的路比你过的桥都多,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理想很丰满,现实很

骨感”……

作为“能力”的智慧呢,不是有一篇很流行的心灵鸡汤吗?——《我一个6年的闺蜜拉黑了我(好文,力荐)》,它牛哄哄地指着你的鼻

子说:“别那么悲愤,这个世界真的不欠任何人,每个经济地位居于你之上的人,都有比你更惨淡的付出。他们没抢走你任何东西,你的所

获,只与你的智慧付出成正比,真的不是别人的错。”嗯哼,你只要穷,只要地位低,只要不能像他们一样过上好日子,你就是懒,你就是

笨,你就是没有智慧和能力,身为穷鬼,别BB!

至于“境界”?那当然是大智慧了!

再来一个热门段子,吓死你:

这两份名单你认识多少?

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李渔、洪昇、顾炎武、金圣叹

、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答案揭晓: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落第秀才

怎么样,人生的境界全出来了吧,你有智慧辨别优劣吗?

其实,这是改编自一道高考模拟作文题的段子。

首先,逻辑上就有问题,两份名单的对比,就好比拿研究博弈论的纳什(当然是出车祸去世之前)跟手撕前女友的李晨比一比谁的知名

度更高一样,领域不同,二者并没有可比性。而且,如果以是否为大众所熟知来衡量成败的话,那么遗臭万年与流芳千古又有什么区别呢?

再进一步说,比如,被腰斩的金圣叹,一生偃蹇的蒲松龄,他们又有哪个人愿意以生前寂寞潦倒换取身后名呢?

然而,早熟而衰腐的中国式智慧,是不跟你谈论这些的。

他们要的,是市侩的人生哲学,无关智慧。

如果文字不承载思想的重量,如果思维不具备逻辑的力量,如果写作成为一种没心肝的晾晒,那么,你所写出的关于智慧的排比句、比

喻句越多,你怕是距离真正的智慧越遥远,你所呈现出来的智慧的景象也将越不堪入目。

长此以往,更多的像《感谢你无数次游过那么悲伤的水域》一样令人作呕的文章,势必会层出不穷。

 

在线课程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