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珠三角最认可、联系最紧密的高校,都有谁?
2016-11-04 来源:搜狐教育
珠三角像一颗最耀眼的明珠镶嵌在中国最南端,他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也是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这里由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发展成中国“南海明珠”,离不开当地高校的人才输送以及科研发展。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和珠三角发展联系紧密的高校们。
“珠三角”正名
从20世纪初开始,中外地质、地理、水文、水利工程学界便对珠江口是否存在三角洲的问题众说纷纭,后来,否定说一度占了上风,其主张者不乏重量级的中外学者,如瑞典水利专家柯维廉只承认广州至澳门一带有沙堆积的小规模三角洲,称为“广州三角洲”,而当时在中山大学任教的瑞士教授德罗菲斯和哈安姆则干脆宣称没有珠三角,后来成为著名地质学家的陈国达也是当时“否定说”的支持者。珠三角因其“特异”,长久地“徘徊”在大河三角洲家族的门口。
1934年,中山大学地理系的吴尚时与他的学生曾昭璇一起,筚路蓝缕,开始了为“珠三角”正名的历程,他们以扎实的实地考察,结合地貌学和水力学原理,证实了珠三角的存在。提出“珠江三角洲溺谷生成学说”,展现了这方土地独特的“成长历程”——与其他大河三角洲不同,它拥有特殊的成陆模式,是一个复合三角洲。那些学界质疑最多,星罗棋布在三角洲上的台地与山丘,如广州白云山、中山五桂山和南海西樵山等曾是浅海中大大小小的基岩岛屿,珠江水系携带来的泥沙正是以它们为沉积核心逐渐淤积扩展,连接成陆,“酿造”出拥有独特河网与地形的珠江三角洲。1947年,吴尚时、曾昭璇在《岭南学报》上发表了总结性论文《珠江三角洲》,完整、系统地建立起了珠三角学说。这如同是一张珠三角的“出生证明”,自此,对珠三角的种种猜测、质疑和反对之声得以平息。以三水至广州一线为其北界,再往东南延至东莞石龙,面积约6000多平方公里的这片沃土,以一个崭新的地理概念出现在世人面前。
“敢为天下先”的珠三角高校特色
广东岭南文化对珠三角影响深刻。岭南文化的特色一般包括敢为天下先、经世际用、不尚空谈的传统观念。而深受这种观念影响,并把这种观念付诸于实际的少不了珠三角的高等教育。珠三角各大高校开设了经济和工商管理等富有岭南文化特色的专业,教育的不仅是理念,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操作。与内地学生相比,这种文化培育出来的学生更具有经商意识和头脑,许多大学生在投资和经商上展露头角,进一步促进珠三角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声誉卓著的理工强校,并被授予“企业家摇篮”的称号,“敢创新、会创造、能创业”,已成为这个学校的精神密码。在这种精神密码的号召下,我国彩电行业四大巨头有三家,即TCL、创维、康佳的创始人都是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谓将敢为天下先和实用经商文化的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另外,还有格力电器公司董事长朱江红来自机械系、珠江啤酒集团董事长方贵权、腾讯首席技术官张志东、UC浏览器总裁何小鹏等等均是华南理工大学的知名校友。
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简称深大,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创办。学校办学层次由学士、硕士到博士教育,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其院校培育出来的学生普遍具有浓厚的商业气息,比如:腾讯公司创办人、QQ之父马化腾、脑白金之父史玉柱、瓜果书之父黄招武、华强集团总裁梁光伟、玛莎集团亚太执行总裁区绮文等均是深圳大学的知名校友。
海外知名高校“抢滩”珠三角
珠三角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越位置,背靠资源丰富的大陆,毗邻金融繁华的港澳台,与外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尤其他积极接纳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吸引了大量高校来此寻找机会。
比如: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名校争相布局深圳,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联手中山大学、顺德区政府三方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国际联合研究院,英国考文垂大学拟落子中山;广东工业大学与佛山南海建立广工大数控研究院等平台;西安交通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与佛山顺德联合建设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2014年以来,众多国内外知名高校加速布局,掀起一股国际创新要素对接珠三角的热潮。
各种类型的高校正在珠三角经济圈迅速发展。2005年,珠三角地区的普通高校已由1983年的21所发展到88所。庞大的高教体系不仅推动了珠三角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也为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广大高校的人才就像是在南海圈里自由畅游的鱼儿,为珠三角经济圈注入了活力和生机,而包容的南海圈也给予了鱼儿们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