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志愿填报:国家级特色专业
2016-11-16 来源:搜狐教育
建设高校特色专业,是国家为了大力加强本科专业建设,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对相关的专业进行择优选择和重点建设而采用的一项举措。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分批公布了3000多个特色专业建设点,涉及特色专业约300多个。这些特色专业建设点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能够体现学校的行业背景,在国内相同领域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社会声誉;二是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需求,关照急需的紧缺专门人才和优先发展行业;三是紧扣关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国家级特色专业是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个性风貌的专业,是在办学思想、科学研究、培养模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和较高声誉的专业。这些国家级特色专业,反映出各高校的优势资源和办学定位,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和良好的办学传统,与国家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堪称全国高校某一同类专业的“领头羊”。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具体而言,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则表明高校的此专业在国内具有特色,在全国都具有优越性。
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重点学科的区别;
重点学科一般是指高校或学术性科研机构,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某些学科,以实现人才和技术上的突破,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专科建设与发展的一席之地,这些专科被称为“重点学科”。重点学科,有校级、省级、国家级等不同层次。获得国家重点学科立项的都是该校该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中领先的学科,国家通过给予资金以及政策的倾斜保证该学科的发展,使其保持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并向世界一流学科冲击。
重点学科是遴选出来的,数量很少,分国家级和省部级。代表有这种博士、硕士学科的所有院校在该领域科研的最高水平。特色专业一般是根据学校的传统和特点而设置的,不能代表同类专业的最高水平,但相对其他没有这种特色专业的高校要具有优越性。 特色专业可能发展成重点学科,但有较大的难度。
国家级特色专业的主要优势;
1.独特的办学理念优势明显
了解一个专业的创办历程、发展轨迹和学科优势,有助于我们对“什么专业好”做出理性的判断。但许多考生往往会认为,录取分高的就是好专业,录取分低的就是差专业,其实也不一定。比如北京工业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近年录取分相对来说并不高,但该专业在北京工业大学却有很强的实力,不仅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其支撑学科材料学是北京工业大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之一。该专业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基地等。可见,跟着感觉走,不如跟着“特色”走。如果能对所报专业进行综合考量,并以“适当”的分数读到“适合”的专业,无疑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2.能充分缓解相应领域的人才需求
教育部等6部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为紧密配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全面实施,切实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为我国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在今后一段时期,要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优先支持农业、林业、水利、气象、地质、矿业、石油天然气、核工业、软件、微电子、动漫、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公益、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以及新兴产业的紧缺人才培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力度。根据《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国际商务、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等经济重点领域培养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0多万人;在教育、政法、宣传思想文化、医药卫生、防灾减灾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培养急需紧缺专门人才800多万人。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将体现志向和意愿的高考志愿与社会急需紧缺人才相关的专业相结合,是富有远见的明智之举。
3. 发展前景良好适应时代发展
作为我国未来的主导和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第三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主要涉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