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全国“两会”前夕,山东省公布了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六条新政策,“从2014年起,逐步统一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和“2014年允许非户籍考生在我省参加高考”被放在最后两条,但也引发了最多的关注。从2004年以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外来工子女入学上的平权,到现在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山东的教育平权已步入扫清最后一道路障的阶段。
山东省允许非户籍考生2014年在本地参加高考的政策发布后,济南一中的高一学生吴修远不用再迁户口了。他的老家在浙江玉环,父母在济南做生意。这个政策能让他们家保住远在老家农村的一点土地。
而对来自黑龙江齐齐哈尔的高一学生邵冰来说,两年之后她将多一个选择———回老家可以享受更低的分数线,留在山东更熟悉考试的题型和内容。她的父亲是电焊工,母亲是美容师,事实上当年父母没有带她回乡就是“看重山东更为优质的教育环境”。
据报道,2010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小学和初中就学的人数已达到997 .1万。其中,在公办小学和初中就读的分别占77%和80%。
山东为何能够先人一步抛出这项政策?从2004年以来山东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外来工子女入学上的平权,到现在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山东的教育平权已步入扫清最后一道路障的阶段。
统一分数线
2月29日,全国“两会”前夕,山东省公布了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六条新政策,“从2014年起,逐步统一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和“2014年允许非户籍考生在我省参加高考”被放在最后两条,但也引发了最多的关注。
“允许省内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我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一定程度上有倒逼省内统一录取分数线,打破省内高考户籍限制的用意。”山东省教育厅相关人士说,这涉及到山东省内高招领域的一项特殊政策,“它导致了山东省高考取消省内各县市户籍限制,甚至比取消省外户籍限制还要困难”。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逐渐成为全国唯一执行高考多条录取分数线的省份。2003年,山东省对高考录取分数线划定进行了重大调整,在原来每市1条线、全省18条线的基础上,压缩到全省8条分数线,分数线差原则上控制在40分之内。“这是当初为了避免各地市竞争录取指标,就按地市而非全省统一的分数线来分配指标,为推广素质教育制造空间。”省教育厅人士说。
而2004年以来,山东省高考录取从本科二批起执行“三条线”政策,即副省级城市济南和计划单列市青岛执行一条线;有市属大学的市统一划一条分数线;其他市一条分数线。省市分数线差原则上控制在20分之内,称为济青线、市属线和省招线。比如济南、青岛两地考生参加高考录取时,本科二批线、本科三批线和专科一批线都比省招线低20分,这也成为山东高考放开省内户籍限制的最大障碍。
“如果山东放开高考的户籍限制,最可能带来的还不是外省人口迁移的压力,而是省内农村地区的大批考生向青岛和济南两地流动,所以录取控制线的统一将与高考户籍限制的改革同步进行。”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业分析,“而伴随着济南和青岛两地高考省内录取优惠政策的消失,加上这两地又集中了山东省最多的外来人口,可能会挤占本地考生的录取指标,这两地的新政策的落实将最为关键。”
“目前,这项改革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山东省教育厅人士表示,“如何统一各批次分数线也悬而未决。”
而为了启动这项改革,原先拥有“市属线”划线权的山东省“八大院校”的改制也必须提上日程———即由市属收归省属。“‘三线统一’可能意味着教育资源向济南、青岛和拥有市属院校的本地考生倾斜的做法正在消失。”教育厅人士说。
2000-2001年,临沂、潍坊、德州、滨州、泰安、济宁、枣庄、菏泽等8个地市的师专、高专和二级学院合并,产生了二本“八大院校”,按照《高等教育法》的规定,本科院校只能由国家和省两级办学,“但因为当时省财政紧张,没有收归省管,一直由地市财政拨付院校办学”。潍坊学院相关人士介绍说。
2011年7月,山东省政府召开高等院校债务化解会议,八大院校的化解债务和收归省管同步进行,按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潍坊、泰安、济宁3市的院校达到生均经费每年8000元,另外5所院校达到生均经费7000元,就可以收归省属。不过省管后债务仍留在地市。
潍坊学院过去的生均经费投入为每年4000元,去年提高到8000元之后,第一个和省教育厅签署了上划协议,由过去的“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转变为“省市共建、以省为主”。八大院校这一年纷纷收归省管,“其中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从2012年开始,生均经费将提高到1.2万元,不足的部分由省财政补差额”。潍坊学院消息人士说。全国“两会”上,省长姜大明透露今年山东教育投入将占到整个财政的20%。
统一考试的权利
在对待外来工子女在本地接受教育的问题上,山东省和济南市很早就制定和推行了极为开放的政策,保证外来工子女享有和本地学生同等的教育权利。早在2003年,济南市政府就宣布将普利初级中学等13所中小学划定为“首批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取消外来工子女的借读费,基本实现了他们在济南就学的“零门槛”。这类公办“打工子弟学校”,到2011年已经增加为52所,接收了近3万外来工子女。
这些定点学校混合接收本地和外地学生,“大多数学校的本地学生甚至多过外来学生”,其中接收外来工子女最多的普利初中的马校长介绍说,济南中小学对外来工子女平权政策中最重要的两条,一是保证生均经费的拨款和本地生相同;二是外地户籍学生和本地学生一样可以参加高中升学考试和享受“指标生”待遇。
所谓“指标生”,是山东省为遏制中学择校风祭出的利器。2008年以来,济南市在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中,将大多数一类、二类高中的招生指标按每所初中的实际考生人数的占比来分配,不再按所有考生的成绩排名来录取,“这意味着考试考得再好,进再好的初中,大家考取好高中的机会基本上还是均等的。”马校长说。
由此,普利初中的外来工子女郭金婷可以开始享有和济南本地初中生一样的待遇,包括年900元生均经费、免学费、公立学校的师资、教学环境,以及最为关键的济南一类高中的就读机会。
普利初中地处济南市中心,只有150多名外来工子女和本地学生,郭金婷初一下学期从江苏南通迁居济南后,得以和做装修工的父母一同生活。她的父母带上暂住证、户口簿和务工证,就可以让她进入济南的公立中学。而她所在的普利中学采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教室里安装了电脑、背投电视和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