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市教委发布消息,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及以大数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重庆市积极推动在渝高校与国内著名大学联合办学工作,6所在渝高校将牵手国内著名大学,联合立项建设人工智能、微电子、软件等学院,各项目也因地、因时制宜,根据不同的条件和基础采取不同的合作办学模式。
据了解,经高校申报及专家评审等程序,此次市教委确定在渝高校与国内著名大学联合立项建设的项目为:重庆邮电大学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开办微电子学院和软件学院;重庆交通大学与同济大学联合开办重庆智慧城市学院;重庆理工大学与北京大学联合开办两江人工智能学院;重庆三峡学院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开办三峡人工智能学院;长江师范学院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开办机器人工程学院;重庆科技学院与国科大重庆学院联合开办重庆中科智能技术与工程学院。
“相关高校将以此项目为依托,创新办学体制,充分利用国内著名大学的优势资源,建立健全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办学机制,推动区域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各高校将进一步细化建设方案,明确合作形式和建设目标,特别是进一步明确近三年(2018-2020年)的年度建设目标任务,以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取得实效。市教委将根据建设方案和年度目标任务进行考核和安排奖补经费。
记者了解到,这6个联合立项建设的项目,均为培养国内亟须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人才,以及为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提供人才支持。各项目也因地、因时制宜,根据不同的条件和基础采取不同的合作办学模式。
如在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方面,预计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有望增长至344亿元,而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中的最大短板。据预测,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目前已超过500万。重庆理工大学依托学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车辆工程等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学科优势,在两江新区新建校区立项建设的两江人工智能学院,将联合北京大学、日本山口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以及网易、亚马逊、腾讯云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搭建国际联合研究平台,开展相关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目前该学院学生近千人,预计3年后学院规模可达1500人,包含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大数据、软件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在机器人产业人才方面,根据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2017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已连续五年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而据教育部、人社部与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0年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将达到300万,到2025年,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到450万。针对这些现状,长江师范学院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举办的机器人工程学院采用了“1+2+1”模式办学,即学生第一年的基础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在长江师范学院完成,大二大三的核心专业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在山东科技大学完成,最后一年回长师完成毕业设计。目前长江师范学院第一批58名大二的新工科专业学生,已前往进入山东科技大学学习。
重庆交通大学与同济大学联合举办的重庆智慧城市学院,则涉及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建造、智慧管理等多个方面,学院主要针对硕士、博士层面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该项目主要利用重庆交通大学原有的土木、交通等学院的教学、实验室平台等,联合进行一些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