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厦门大学:录取设置专业级差,马来西亚分校招生580人

2019-06-18 来源:阳光高考网

录取设置专业级差 马来西亚分校招生580人

——访厦门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刘艳杰


学校2019年计划招生5430人,其中580人为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招生计划,与去年持平。新成立社会与人类学院,按社会学类进行大类招生。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招生专业,按经济学类进行大类招生;新增人工智能本科招生专业,按计算机类进行大类招生。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2019年新增海洋科学一个招生专业。在各省份出档的考生中(除内蒙古外),学校根据公布的招生大类(或专业)招生计划,采用专业志愿“分数级差”的方式进行专业(类)录取。


一、请您介绍一下学校基本情况。

刘艳杰: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厦门大学入选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29个学院和15个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拥有31个博士后流动站;3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交叉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24个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66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91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1.9%(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2206人,占82.9%。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2人(含双聘院士9人),文科资深教授2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0人次,“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青年学者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3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5人、教学名师1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2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3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4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40000余人(含外国学历留学生1177人),其中本科生20077人、硕士研究生16232人、博士研究生3993人,本研比约为1:1。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IQA)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发起的“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研究典型案例”,是中国也是东亚地区唯一入选高校。学校获第六、七、八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5项。3个专业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11专业(13个项目)入选国家卓越教育计划。29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门课程入选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课程入选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双语示范性课程。现有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6位教师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已与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15所孔子学院,并获批建设“孔子学院院长学院”。

2014年7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奠基,成为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被中央媒体誉为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2016年2月,分校举行首批新生开学典礼;分校现已开设16个专业,有在校生4000余人、教职员工360余人,分校专任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80%以上。


二、今年学校招生计划有无增减?招生政策有哪些变化?

刘艳杰:1.我校2019年计划招生5430人,其中580人为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招生计划,与去年持平。具体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届时请查阅厦门大学招生网或各省级招生部门编印的考生志愿填报手册。

2.新成立社会与人类学院,按社会学类进行大类招生。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招生专业,按经济学类进行大类招生;新增人工智能本科招生专业,按计算机类进行大类招生。

3.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2019年新增海洋科学一个招生专业。

4.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各专业仅限招高考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且英语单科成绩须达到120分及以上(英语单科满分非150分省份,按照满分150分进行四舍五入折算)方可录取。同时,根据马来西亚高教部2018年最新实施的国际学生英语要求规定,国际学生须在入学第一年期间达到录取专业要求的雅思、托福、PTE或MUET成绩后才能正式注册学位课程,并开始学位课程学习。未能在9月学期开学两周内取得合格英语成绩的学生在该学期内仅能学习语言课程,并将根据取得英语成绩的时间就近于2020年2月、4月或9月开始学位课程学习,毕业时间也将相应延迟。学校接受有效期内的雅思、托福、PTE或MUET成绩,学生可在其中任选一种参加。

5.录取在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学生抵达马来西亚后,需根据马来西亚移民局要求进行入境体检,体检合格方可就学。检查项目包括:常规项目、眼科检查、皮肤检查、内外科检查、尿检、血检、胸透、B超、心电图检查等。学生入境体检未达马来西亚移民局要求,如患乙肝、疟疾、肺结核、伤寒、癫痫等传染疾病,可能会影响学生签证办理进度,严重者会被要求回国治疗。此外,根据马来西亚移民局规定,患有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或色觉异常II度(俗称色盲)的学生不能录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请有色盲、色弱的学生避免填报相关专业。


三、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录取原则。

刘艳杰:对于按平行志愿方式填报院校志愿的批次,我校原则上按招生计划数100%调档;对于按非平行志愿方式填报院校志愿的批次,原则上在招生计划数的105%-110%以内调档。

在各省份出档的考生中(除内蒙古外),我校根据公布的招生大类(或专业)招生计划,采用专业志愿“分数级差”的方式进行专业(类)录取。专业志愿间分数级差总分值为5分。即第一和第二专业志愿分数级差为2分,第二和第三专业志愿及第三和第四(含第四及其之后的所有排序志愿)专业志愿的分数级差均为1分,第四(含第四及其之后的所有排序志愿)与调剂专业志愿分数级差为1分。

我校认可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委员会制定的有关全国性加分政策。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省份和非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省份,都以考生投档分进行专业录取。


四、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学科情况。

刘艳杰:学校现有1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分别是: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植物与动物学、环境与生态学、生物与生物化学、数学、农学、社会科学总论、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微生物学、药理与毒理学、地学、物理学,其中化学进入全球1‰。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化学、海洋科学、工商管理;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际法学、高等教育学、专门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动物学、水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环境科学;17个一级学科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46个福建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9个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

2017年,5个学科(化学、生物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统计学)进入双一流A类。7个一级学科(海洋科学、应用经济学、化学、统计学、工商管理、法学、生物学)进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前10%,14个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戏剧与影视学)进入10%-20%。


五、学校在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特色?

刘艳杰:学校本科教育秉承“精英教育”理念,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多样化”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关心关爱每个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灵活、多样、个性化的成长环境。

1.通识教育改革。学校推行通识教育,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学校按专业大类招生培养,在一、二年级,学校打通院系界限,按专业大类组织教学,重点学习公共课程和学科通修课程。二、三年级按照自己的学术兴趣,通过选修方向性课程进行专业分流、确定专业方向。

学校推行全面选课,允许学生自主编排课表,形成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学校开设人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通识教育课程,努力打破学科专业界限,推进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形成多样的思维方式。

学校鼓励优秀本科生选修研究生课程,允许特别拔尖优秀的学生在本科阶段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2.双学位(主辅修制)教育。学校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优势,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从2005年开始,推行双学位教育(主辅修制)。允许本科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在主修一个本科专业之外,跨学科门类辅修另外一个本科专业。学生完成辅修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毕业论文和其他教学环节,修满规定的学分,考核成绩合格,在获得主修专业的学位和毕业证书的前提下,可获得辅修专业的学位或辅修专业证书。

3.转专业制度。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教育部相关制度、政策,制定转专业的有关规定。由各学院确定每年可以接收转专业的学生人数及遴选方案。本科生可根据学校公布的转专业招生计划,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申请转专业。

4.本科生导师制。学校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新生入学后,即为每一位本科生配备导师,密切师生交流。导师们根据每个本科生的个性及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通过个性化的具体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养成良好治学精神,更好地安排学习进程,尽早参与科学研究。

5.三学期制。为促进更为个性化学习,厦门大学从2005年开始恢复“三学期”制度,即从每学年两个学期中,抽出5周时间组成一个短学期,学生可以在短学期参加各种研究性学习,诸如聆听校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开设的讲座、科研专题报告,参与创新性实验课题的研究学习,赴境外名校进行短期交流学习,奔赴社会进行社会调查、生产学习等;学生可以利用短学期参加双学位课程的学习。

6.交流生项目。为提高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致力于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开展本科生交流学习的活动。学校已与境外240多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与近50所世界排名前200名的高校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学校还参与包括了“全球工程教育交流项目”、“全球八校联盟”、欧盟“伊拉斯莫斯项目”、东盟大学联盟、环黄海大学联盟等一系列国际多边交流合作项目,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所加入Global E3(全球工程教育交流项目)协议高校。在对台交流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前沿。依托这些平台,学校每年选拔一大批本科生,到香港、台湾或国外著名大学交流学习,海纳百川、兼学众长、增长见识。

在线课程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