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511号(教育类365号)提案答复的函》中,对“关于加大支持凉山高等教育培养本地人才力度的提案”的回复提到,“教育部正在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四川省共建西昌学院,已在会签中”,透露了四川省将新增西昌学院为省部共建高校的消息。
答复全文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511号(教育类365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高提案〔2020〕253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支持凉山高等教育培养本地人才力度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要求,印发了《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大力支持凉山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为凉山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订单定向人才培养政策持续落实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工作实施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工作的通知》等6个文件,从招生录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业安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薪酬待遇及履约管理等方面完善了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的政策机制,形成了政策合力,解决了招生、培养、就业与使用的联动问题。近年来,教育部通过开展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持续支持高等医学院校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订单定向免费五年制本科医学生。2018-2020年,共为凉山州16个县招收培养314名订单定向本科医学生(包括临床医学专业222名,中医学专业92名),为保障基层群众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满足了当地基层群众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有效提升了凉山州医疗卫生水平。
二、办学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按照现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高校管理体制和教育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地方高校发展所需经费主要由地方政府负担,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地方高校给予支持。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不断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投入。2016年,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16〕72号)明确,在支持地方高校发展资金、地方高校生均拨款奖补资金的基础上,整合设立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更好地支持地方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专项资金采用因素法分配,选取了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等因素,向包括凉山地区在内的“三区三州”等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同时指导省级财政加大统筹力度,并在使用上给予地方较大自主权,支持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建设发展。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四川省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23.98亿元。四川省可统筹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全面支持凉山州地方高校提升办学综合实力。
三、支援、共建举措相继出台
自2010年起,教育部组织开展了对口支援高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计划。支援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请定向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指标,用于受援高校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并对教师数量较多、博士比例偏低的高校进行倾斜。2020年,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西南大学支援西昌民族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定向博士研究生计划4名。
2004年,为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教育部启动了省部共建地方高校的新模式。省部共建工作在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整合各方办学资源、促进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提升了共建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形成了多元投入的办学新格局,增强了共建高校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能力。
截至目前,省部共建高校已达88所,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四川省共建西昌学院正在办理,已在会签中。教育部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四川省共建西昌学院,旨在促进西昌学院面向凉山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学校改革发展步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将西昌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努力建设成为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为凉山脱贫奔康以及可持续发展、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积极统筹多种资源,提升凉山地区教育整体水平,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和培养质量,为当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注入新动能。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