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解读河南普高新课程方案 “盒饭”改“自助餐”

来源:大河报 文章作者:王曦辉

解读河南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
专家形象比喻新旧课程区别——过去是“盒饭”现在“自助餐”

核心提示

今年秋天我省普通高中全面进入课改。课改后新课程将怎样设置?昨日,这一神秘面纱终被揭开,《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露出庐山真面目。

据了解,从建国到现在,高中课改共进行了八次,这次课改是最彻底的。它将彻底把过去高中课程以培养学生知识点为主的模式改为以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为主的模式。

新课程和以往的高中课程到底有怎样的不同?它将会对未来我省高中教育产生什么影响?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魏现洲为你一一解读。

【解读篇】过去是盒饭现在改成自助餐

●高中生也要选修“课程结构的变化是首先的,它强调了多元化和可选择性。”说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特点,魏现洲,这位始终参与我省高中课改工作的专家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过去的老课程结构就像快餐,都是一个模式,不管学生喜不喜欢,学生完全没有选择权;新课程就像自助餐,除了原有的语数外等,还增加很多选修课程,学生将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拿学分。

据介绍,新课程中每门课程都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学科基础知识,选修课则分为两个层面,一个由国家设置,另一个由学校设置。对于国家设置的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兴趣、高考需要选修其中一部分内容;学校选修课则是学校根据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推出的课程,它有利于学生了解当地文化、扩大视野。

他举例说,像北京101中学就根据其自身特点开设有“茶道”和“芭蕾”等70门选修课,“过去是一本书学到底,想多学不行,想少学也不行,现在这一模式被彻底打破了”。

据了解,按照我省要求,各学校都将建立选课指导制度,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和长期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学校还要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并帮助学生选课。学校要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使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新课程层次多防学生偏科

和以往课程相比,新课程的层次将更分明。

过去的课程就是单一分为语、数、外、理、化、生,新课程则由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其中,学习领域有8个:分别是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

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8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3(或14)个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择。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

每一科目又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

魏现洲说,改以往单一的科目设置为学习领域,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

●学汽车驾驶、家政也能拿学分

魏现洲说,新课程中除了保留原有的语、数、外等基础科目,还增加了技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

技术分为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信息技术之前有些学校已经开设,这次则被所有学校列入全部必修内容。通用技术都是学生生活当中一些常用的技术性知识和技能。通用技术的必修课为两种版本的《技术与设计》,学生可任选其一;选修课则针对城市、农村学生特点开设有汽车驾驶与保养、简易机器人操作、家政与生活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服装设计、电子控制技术等。也就是说,高中生学会汽车驾驶和家政就能拿到学分。

新增的艺术课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和音乐,书法、篆刻、摄影、电脑绘画、陶艺等也被列入选修课程,高中生在美的享受中可轻松拿到自己所需的学分。

综合实践活动也有别于过去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将更加全面展示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三部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年内,学生要完成3个以上专题研究,这样就可得到15个学分;参加10个工作日社区服务(农村学生在村庄参加活动也算),得2分,每学年参加一周社会实践得6分,这三者相加就是23个学分。要知道,学完三年的语、数、外其学分才是30分。

魏现洲说,新增的这些课程充分体现了对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期望通过这种培养让“高分低能”的说法从高中教育走开。

●高中生也要有自己的“成长档案”

新课程设置后,以往那种在高三毕业时给学生简单下个评语的评价模式也将彻底“拜拜”。

新的评价模式将随着新课程的推开也逐步实施。“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将从高一开始,贯穿学生整个高中教育过程。”魏现洲说,高中也将像小学和初中那样给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

和以往不同的是,新的评价模式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其平时表现、学习态度、参加团体活动协作能力等将全部纳入进来,最终完成“目标多元、方式多元、注重过程”的要求。

魏举例说,每个学生特长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因此评价其个人,就要结合这些因素,不能说学生因为学习好就“一好遮百丑”。对一个学生,除了老师评价,还要增加家长评价、同学评价及个人自我评价。

据介绍,我省将建立完备的评价终端体系。即学校只记录学生平时的学业和各方面表现,其高中毕业时,学校将这些情况报到市里,市里再报到省里,学生的评价最终是A、B,还是C、D,则由全省这个评价终端使用统一软件打出。

●未来上专科不参加高考也可以

据介绍,现在高中教育的实际情况是,重高考,轻会考。新课程实施后,高考和学业水平测试,高中生都要重视起来,因为会考成绩将成为高校录取新生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

今年教育部针对高中课改确定了未来的高考方案。按规定,未来的高考,考试内容和标准由教育部制定,考试科目设置权限则有所放宽,允许地方增加考试科目,如山东就在今年高考中增加了综合素质考试,选修科目怎么考,则由各省自定。

录取也将发生重大变化。现在的录取主要考虑考生的高考成绩,未来的录取不仅要考虑高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也将得到充分体现。如已经进入高中课改的海南就将会考成绩以10%的比率计入今年高考录取总成绩供学校参考。“当考生高考成绩相同时,这时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就将起到关键作用。”魏现洲说。

此外,按照规划,未来的录取中,不用参加高考也一样能上专科。评判考生的标准就是其所修学分情况、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以这两个因素就能注册入学。

魏现洲说,正因为这样,从今年开始,高中生一定要对学业水平测试重视起来,别再像以往部分学生那样,为了拿到毕业证对会考仅仅是应付了事。

五问高中新课程

【询问篇】

今年我省高中新课改将在秋季实施的消息发布后,应省教育厅的要求,本报曾经向社会征集问题。经过归纳,学生、家长、老师咨询最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学生学习负担重了还是轻了?

新课程由过去的语、数、外等科目一下增加到13或14门,必修加选修,会不会给学生增加负担?

对于家长咨询最多的这个问题,魏现洲表示,社会上有这样的担心,是因为不了解新课程设置方案所致。

对于新课程,不能简单看科目数目增多,就以为学生负担会增加。

新课程中,学生高中毕业需修13或14个学科的144个学分。这144个学分中,语、数、外等必修学分只有116分,其中还包括综合实践的23分。原来课程安排,语、数、外等主要科目要在三年内学完,实施新课程方案后,语、数、外等必修课一年半学生就能修完。并且,新课程降低了必修课的难度。从这个角度讲,学业课负担不升反降了。

此外的28分都是选修学分。学生选修时都是按兴趣所选,加上选修课难度不高,学生完成起来并非难事。

有些家长担心,高中课程紧,学生没时间去选修。对此,新课程也进行了恰当安排。

我省要求,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然后逐步增设选修课程,学生可跨班级选修;高三下学期,学校要鼓励学生按照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某些课程,获得一定学分,也可以安排总复习,但学校应保证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有关科目必修模块的教学顺序进行调整。

据了解,从已经进入课改的省份看,学生完成144分问题不大,不少学生还根据自己爱好修到了170分甚至180分。

综合实践学分高如何避免走形式?

有些家长表示,之前社会实践活动也有学校开设,可是不乏走过场的情况,新课程实施后,综合实践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分,对此怎样把关?

魏现洲说,新课程实施后,综合素质不像以前的社会实践那样,只是一种活动,可有可无,而是变成必修课程,这对学校管理、教师水平都提出新的要求。我省相应的督导等配套政策目前正在建立,如建立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上报、备案等制度,将随时纠正各种违反课程方案、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

学校硬件若跟不上怎么上技术艺术课?

魏现洲说,普通高中本身存在的差异不能否认,目前我省高中分为省级示范高中、市级示范高中和一般高中,针对学校情况不同,新课程实施初期对其要求也不相同,如通用技术课程原则上在高一年级开设。2008级条件暂不具备的学校可延迟至高二年级开设。加大投入、完善条件,努力使所有高中都能达到实施课程所需基本条件,已列入政府部门的工作日程。

此外,我省还在新课程方案中明确要求,课程开发要因地制宜,如农村地区的普通高中要结合农村建设和发展实际开展课程资源。

课程变化这么大新编教材跟得上吗?

魏现洲表示,普通高中课程的课改从2004年就已经开始,目前全国有15个省份都已进入,成熟的教材已有很多种。家长和教师完全不用为教材担心。新课程教材的选用,省教育厅将根据教育部的目录确定我省采用的版本,每科至少2种,具体选择哪一种由各地定。此外,今年暑期教师培训时,新教材就将发放到老师手中,供老师提前熟悉。

实施新课程老师是关键老师的理念怎么转变?

作为省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毛杰很有发言权。昨日,他们学校和来自全国23个省份示范性中学的500多位骨干老师一道参加了新课改的培训。这个培训还是《中国科协“科教合作”共建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项目的一部分。毛杰说,新课程要求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问题开展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作为我省的特色学校,能够争取到这次培训的承办权,学校做了很多努力,目的就是让学校的老师能够及早接触新课改。

据介绍,从7月2日到7月2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33位优秀专家将围绕如何制定课程标准,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让课堂更高效等方面进行交流讨论。

本项目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霍益萍说,这次培训特别强调老师动手参与,这样做等于给老师全面进入课改“洗脑”。

毛杰说,为迎接新课改,学校已组织老师到已实行新课改省份学习经验,这次培训过后,学校还会组织老师进行具体操作,并转化为学校的实施细则。

其实,除了郑州外国语学校,目前,全省各高中都在行动起来,组织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新课程培训。由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高中骨干教师培训目前正在河南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进行。我省高中新课程教师全员培训将以网络远程培训形式进行。

“综合实践”排进课程表

和以往不同,新课程教学不仅有学年的安排,教学模块的安排,还新增了综合实践的安排。

普通高中学制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日和农忙假)11周。每学期分学段一、学段二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原则上每周按35课时安排教学。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等科目教学时间为18课时,一般每周安排2课时或1课时。学校可结合师资和办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按学段或学期安排各模块教学。新增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共23学分。具体为:

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三年共计270课时,15学分,学习活动时间由学校根据各学段课时总数合理安排,可集中使用也可分散使用。

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不少于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共计6学分。

学生三年中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获得相关证明,获得2学分。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走进社区,参与社区服务。

自然防灾、历史评说入课堂

新课程中,各个科目都增加了不少选修的模块,考生完全可以依据自己兴趣去轻松拿学分。

部分科目新增选修内容选登:

语文:新增诗歌与散文、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三个系列。

思想政治:新增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历史:新增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地理:新增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生物:新增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

信息技术:新增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

在线课程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