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渊源于1938年的茂县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正式创办于1978年,是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省属普通高校。学校是教育部中央教科所艺术教育中心副理事长单位和艺术教育实验基地,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表彰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集体”,多次荣获省部级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校园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原坐落于汶川县城美丽的岷江河畔。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使学校30多年努力积淀的办学硬件设施几乎毁于一旦。震后,学校选址汶川县水磨镇整体异地重建。2011年9月,学校取得了灾后重建全面胜利,全校师生已经搬至新校园。学校新校区位于被联合国评为“灾后重建最佳范例”的国家4A级风景区、长寿之乡汶川县水磨镇。这里距成都市区仅60余公里,东距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世界自然遗产青城山20余公里,西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余公里,紧邻三江生态旅游区,是前往九寨沟、黄龙、红原大草原、四姑娘山等黄金旅游线的必经之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保护完好的生态环境,使之成为距离成都最近的“香格里拉”,是莘莘学子求学深造的理想场所。
学校新校园总投资8.5亿余元,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500多万元,馆藏纸质图书85万册。学校现有15个教学系(部)、2个研究所、1个教研室和1个艺术团,现开设文、理、工、管、法、艺术、教育等7个学科门类39个专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学生8000余人,专任教师40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40多人,正高30多人,博士硕士教师近200人,正在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0多人,有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在校学习或毕业时,品学兼优的学生均有机会“专升本”,所有学生都可通过参加校内组织的大、小自考助读班,取得本科学历。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工作。十一五以来,学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0余篇(其中核心700余篇,近百篇被SCI、EI和ISTP检索);承担校级课题300余项、厅级课题130多项、省部级课题16项、国家级课题5项,参与国家级课题5项;出版专著教材83部,其中教育部规划教材2部;获国家专利16项、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登记4项;建设有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20余项教学科研成果获省厅级以上奖励。2012年度,学校6个校级科研团队共承担校级科研课题10项、厅级以上科研课题8项、申请专利13项、授权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30余篇,SCI、EI和ISTP检索1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1项成果获四川省第13届电教成果二等奖,1项成果获国家商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和特色优势建设。十一五以来,学校确定了“传承、创新、特色、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新理念,积极培育独具内涵的大学精神,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2011年,学校荣获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四川省仅有2所高校获此殊荣)。学校九寨神韵艺术团、熊猫合唱团、健身健美操代表队、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队等作为“学生锻炼的舞台、教师创作的平台、学校展示的窗口”,在各级各类赛事中多次获奖,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十一五以来,学校学生在国际比赛中获得2项金奖和4项第2名,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115项(其中33项一等奖),在省级比赛中获奖197项(其中47项一等奖)。其中,熊猫合唱团参加2010年第六届世界合唱大赛中获得民谣组金奖。体育系学生参加2010年法国《城市之间》获得第二名。美术系学生作品参加2011年12月罗马尼亚第17届国际美术及装饰艺术展,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和2个特别奖。2012年2月9日举行的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节比赛中,学校作为四川省推选的6所高校中的唯一一所专科学校,获得声乐组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
学校校地、校企合作成效显著。十一五以来,学校服务社会、服务地方能力不断加强,校地、校企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在四川、海南、广东、福建等地共建师范类实习实训基地40多个,与全国各地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50多个。在学校近5年来承担的省部级、厅级和校级科研课题中,与藏羌民族地区直接相关的占到了60%以上。其中,2011年4月10日,学校与汶川县人民政府签订《县校合作项目框架协议》,由汶川县出资金、出土地,阿坝师专出人才、出管理,在综合、旅游、教育、现代农业、软件外包与IT服务、藏羌歌舞创编与表演等6大类项目上展开合作,建设总投资2000多万元,规模达300多亩的大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区,开创了省内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先河,为学校教师的科研,学生的实习、实训、就业,为打造汶川县文化、教育和旅游园区,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示范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藏羌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成绩斐然。十一五以来,民研所藏族祥巴(版画)研究和创作,实现了藏族版画从传统复制到艺术创作,走出了一条中国当代版画创新发展的新路,创作作品分别在中国美术馆(2006年)和台湾艺术教育馆(2007年),18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300多万字专著《羌族释比经典》、《羌族莎朗文化研究》等的出版”、“藏彝走廊:本波教朵玛文化研究课题被批准为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圣神与亲和——中国羌族释比文化调查研究》的出版”等一系列藏羌科研课题成果的不断涌现,更是奠定了学校在藏羌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领先地位。
十二五期间,阿坝师专决心抓住西部大开发、民族教育大发展的良好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继续发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阿师精神,为2014年建成“特色鲜明、内涵深厚、质量一流”的省属民族师范学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