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以下简称光电院)建于2003年11月,作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体制机制创新的重大改革举措之一,是兼具总体管理与总体技术职能的高技术研究单位;同年,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作为组织实施中科院承担的载人航天工程重大专项任务的非法人研究单位,依托光电院。2009年3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二代导航专项总体部,依托光电院,构成了光电院在光电与空间领域的总体构架。
光电院的主要学科领域是光电工程领域以及与光电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相关的航空科技领域、航天科技领域和应用科技领域,重点开展新型光电探测、测量系统总体设计及其标准化技术研究,新型激光技术应用系统总体设计集成研究,空间应用系统总体设计集成技术研究,空间有效载荷支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对地观测信息与导航处理与应用系统技术研究,高空科学气球、系留气球工程和平流层飞艇(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集成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光电院建立了系统总体的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主要科研单元有空间系统工程研究部、光电系统工程研究部、有效载荷应用中心、对地观测技术应用研究部以及与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组建的“气球飞行器研究中心”。组建了可靠性保障中心、空间软件评测站作为科研支撑部门。
同时,为拓展科研领域,加强院地合作,光电院与国家减灾中心联合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减灾应用研究中心”,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科环宇公司联合成立“数据压缩联合实验室”;与青岛市政府共建“光电院青岛研发基地”。
截止2009年底,光电研究院共有在职职工309人。其中,科研人员223人,科技支撑人员37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7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0人,“百人计划”2人;客座研究员4人。员工平均年龄34.6岁。光电院共有6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和2个博士研究生培养点,2009年共有在学研究生139人,其中博士生30人、硕士生107人,在站博士后2人。
由光电院牵头组织建设的中科院北京新技术基地占地190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包括地上、地下),其中光电院为3.78万平方米。2010年10月,光电院将搬入新园区工作。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以下简称空间总体部)成立于1993年,是受中国科学院委托,代表中国科学院对有关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实施工程管理、总体技术集成和运行管理;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和必要的技术保障条件,为全院有关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服务的总体机构。
由空间总体部负责具体组织管理、承担系统设计、集成的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八大系统之一,是我国空间活动任务中规模最大、涉及领域最广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任务。经过长达十六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七艘飞船全部应用任务的圆满成功,在空间光电有效载荷及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实验和探测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价值的科学与应用成果,建成了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支持平台和工程管理体系,在我国的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取得了跨越性突破。根据中国科学院的决定,空间总体部划归光电研究院,继续负责国家载人航天计划空间应用系统的总体工作和后续工程,并开拓空间科学与应用的新领域,更好地发挥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空间科技战略方面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