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中共北京市委政法委。其前身为1982年建校的北京市政法干部学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1993年、2000年原北京市法律业余大学、北京市司法学校先后并入。2003年8月,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与北京市第三人民警察学校合并组建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主要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同时举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及职业培训。
学院占地445亩,固定资产2.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400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45万册。有教职工383人,其中专兼任教师206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68人。设有社会法律工作系、安全防范系、应用法律系、经贸法律系、信息技术系、基础部等5系1部23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4500人。学院还设有中共北京市委政法委党校、北京市法律中高层次紧缺人才培训中心、首都政法综治网,为首都法治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和信息服务。30多年来,学院已为政法行业和社会输送了25000多名合格毕业生。
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以来,学院坚持立足北京、服务政法、面向社会的办学宗旨,以提升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内涵、质量、特色建设,综合办学实力大幅度提升,成为“北京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北京市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试验单位。现有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市级示范性专业3个;市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和创新团队4个,市级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4人,市级青年骨干教师19人;中央重点支持实训基地3个,市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市部级精品课程6门。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开放合作为平台,创新政法高职办学模式
学院树立开放的教育资源观、办学观,着力推进“校政企行”战略合作联盟建设。与政法部门、公司企业、社区组织等100多家单位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有效开展政府主导式培养退役士兵、政府买服务式培养基层法律实务人才的探索,深化了法院系统、安保协会、华信中安、H3C等知名行业企业订单班式培养实践。现建有北京市法院、检察院、交管局系统基层法律辅助及实务人才培训基地;伟之杰高级安保培训学院、CSST安防及家乐福(中国)有限公司等中高级安保人才培训基地,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习实训、就业、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基本形成了具有较强适应力的高职办学新模式。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和新加坡等国家的教育机构和司法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教育合作和交流,举办TAFE教育集团北悉尼学院双证书合作教育项目,招收外国留学生,逐步探索凸显国际化的办学特色。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针对北京地区书记员、中高层次安保管理、基层法律服务等紧缺人才的需求,合理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明确人才培养定位,重点在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法律辅助、基层法律实务、中高级安保等人才上下功夫,努力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之路,为助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学院携手行业企业,统筹职业性和教育性的融通结合,深化工学结合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打造出以“实训、实境、实战”为培养途径的“三实递进、双结合”,以预防、检测、处置、恢复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双融合、四驱动”等一批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三合一”书记员培养模式和“三实递进、双结合”安保人才培养模式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重点专业引领下,各专业群也坚持以工学结合为突破点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已初步建构起具有政法类专业特点的“共建—融入—真实”的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学院还以安保管理专业分级制改革为抓手,启动重点专业的二度开发建设,并与华信中安(北京)保安公司联合举办了全国首个面向在职人员和通过自主招生的两种类型四级改革试验班,积极参与构建现代法律职业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深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学院携手行业企业,深入开展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岗位任务和工作过程调研分析,引入相关职业标准,推进“双证”融通,对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内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建构,形成了如根据书记员“庭前、庭中、庭后”工作过程,根据安保人防、技防、管理、风险评估防范工作任务,根据信息安全预防、响应、恢复工作流程等一批新的体现工学结合深度融合,注重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的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其中,《安保防卫术》入选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书记员工作实务》等6门课程被评为市级和部级精品课程,获司法部、专业教职委和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4项。大力推进现场式、案例式、项目式、仿真式等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并建立起适应学生职业能力测评需要的任务项目式、技能实操式、职业证书式和顶岗实习式的“一静四动”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建有62个校内生产性(仿真性)实训室,自主开发了以应用法律类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基础,以仿真实境类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库为核心,以司法实践类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支撑的应用法律三元互动仿真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并获市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校内生产性(仿真性)实训达50%以上。建有9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全面推进顶岗实习工作,其中近25%左右的毕业生实现了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
——以能教会战为重心,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学院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体现高职特点的教师准入、六级评聘、进修培训、行业企业锻炼、参与社会服务等机制制度建设,努力打造能教会战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其中能长期参加全国与省级立法咨询,长期参加中央政法委关于刑罚适用、国际艾滋病法律保护等研究,在同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有10余人,直接作为律师、人民陪审员和社区矫正专业人员等社会兼职及经常参加社会活动的教师有60余人。学院还按照职业性和开放性的要求,积极引进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校内外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以上,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开拓创新、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以政法文化为特色,构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学院突出“立德明法、重能强技”人才培养特色,重点以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为抓手,以“招教管就”一体化模式建设为基础,积极构建忠诚与诚信思想教育平台、职业规划与发展教育平台、职业技能与社会实践联动培养平台、行业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共融平台以及职业素养考核评价体系,基本形成了具有政法特色的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体系,使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技能,还有良好的法律意识、社会责任、职业精神。近三年多来,有240多名学生在全国、北京市各类比赛中获奖100余项,其中获国际速录大赛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2项,全国速录技能大赛奖23项,全国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奖24项,北京市职业技能大赛速录比赛奖28项。连续多年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服务工作,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表扬。参加了奥运会、平安国庆、中网公开赛、世界石油大会、国际嘉德拍卖会等重大活动安保和志愿服务工作。先后获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等称号。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到99%以上,一直位居北京高校的前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文化素养等评价高,对业务素质、职业技能评价好,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以服务发展为主线,提升行业社会影响力
学院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找准服务切入点,积极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基层开展职业培训、应用法律研究和社会公益服务。近三年多来,举办政法干警、基层法律服务人才、实习律师、新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安保管理等培训班百余期,累计培训2万多人次。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司法部门、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大力推进政法系统领导干部和高层次人才的境内外培训。建有应用法学、社区矫正、法律语言、安全风险防范等9个研究所,开展社区矫正、法律语言应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应用法律研究,共承担或组织开展各类课题研究680多项,公开发表应用法律研究成果850多项,其中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全国人大法工委、中央政法委、司法部、中国法学会、北京市委政法委、北京市法学会等项目20多项,承担的中央政法委调研课题受周永康、刘延东等中央领导的批示及肯定。有20多人次参与了国家和地方的立法草案语言审议与立法研究、立法咨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中央政法委、立法及司法部门的重视,取得了良好成果。承担政府购买法律服务项目10余项,组织师生开展法律宣传咨询、社区矫正等活动受众达万余人次,承担人民陪审、律师代理、法律援助等案件190多件次。承办首都政法、综治、法制宣传教育等网站,发稿10万多篇,网站点击总量达到2000万人次以上。学院的社会声誉和行业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学院三十多年的办学成就,凝聚了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帮助和厚望;记载了政法学院人艰苦创业、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奋斗轨迹。“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未来的征程上,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将以服务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努力走出一条彰显特色、成就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