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贸易学院
College of Finance and Commerce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培养国际型商务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前身是1984年在英语系中设置的国际贸易方向,1988年成立对外经济贸易系,1993年成立为国际经济贸易管理学院,2006年组建为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学院现有金融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和会计学(英语)三个本科专业,以及一个应用经济学一级硕士点。本科三个专业均为专业和英语双修的复合型专业,应用经济学一级硕士点下设国际贸易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应用统计学等四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2007年起在学校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点招收国际经济关系方向博士生。 学院坚持强基固本、融合贯通、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商务人才,专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使学生成为专业基础扎实、涉猎领域广泛、外语应用熟练、具备国际视野的优秀国际型人才。 学院的专业课程设置以国际化、专业化、实务化为特征,坚持专业与英语双修的特色,一、二年级英语课程累计达到36学时,三、四年级开展英语第二学位的辅修,辅修者毕业时达到英语专业本科毕业水平,完成相应的论文可获得文学学士(辅修)学位;专业课程覆盖相关专业的全部核心课程,并提供金融学、会计学等相关专业课程的选修。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质量,较早开始了全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探索,并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目前,学院已经建成由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经济法、财务管理、商务沟通、国际金融、世界经济概论、微观经济学、商业银行管理等组成的全英语商科课程体系。其中,国际市场营销与微观经济学两门全英文授课课程被评为上海市英语示范课程。 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拥有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的稳定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3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9人,讲师10人。绝大多数教师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90%以上拥有国外研修和留学经历,具有双语教学或全英语专业教学能力。学院主要学科带头人为杨力教授,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上海市领军人才。 学院拥有丰富的教学与研究资源,为学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设施和环境。学院自有教室30余间,其中近1/3为多媒体教室,可充分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要。学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藏有经济类中文书籍57 000余册、英文书籍29 000余册,日常订阅经济类专业期刊30余种,并提供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及十余个中外数据库的镜像浏览服务,保证学生及时获得最新最全的学习与研究资料。学院建有一个会计/金融实验室,以开展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验室教学。 学院高度重视培养与拓展学生的国际化程度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积极与国外知名院校开展交流合作,不但为本校优秀学生创造赴欧美进行研修和考察的机会,也吸引国外高校学生来校交流,为国际型人才的培养创造跨文化的课堂教学环境。现我院已与美国乔治城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等海外知名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从2007年开始,我院与卡尔顿大学互派学生交流访学,合作至今。2008年以来,学院分别与美国西雅图大学、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的+2本硕连读项目,完成该项目的学生除获得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学士学位外,还能相应获得美国西雅图大学或肯特州立大学硕士学位。同时,学院还有计划地输送学生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开展假期游学活动。学生出国交流访学比例达到20%左右。从2007年开始,学院开始接待外国交换学生;从2009年开始,学院开始招收留学生。学院已经接待了来自美国、德国、荷兰、日本、俄罗斯、加拿大、西班牙等多个国家的学生。2009年,《国际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商科专业课中外学生合班国际化一体教学的创新实践》项目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 学院现有在读四年制本科生600余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00余人。为强化教学特色,突出英语专长,学院始终坚持开展小班化、精品化授课模式,多年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保持在全校前列。 学院以博雅恒远、明礼修身为院训,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团结上进的学院文化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论坛与竞赛在学生中早已蔚然成风。学院各专业的学生起点高、思想活、能力强,在国际赛事中多次获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主要包括:全球学生实践成果大赛(SIFE)中国区总冠军、全球最具活力奖、达能Trust国际大学生商业模拟竞赛全球季军、JA商业道德大赛冠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冠军、普华永道(容永道)会计学优异奖、CIMA优秀学生奖、全国大专辩论赛亚军、拜耳ECO-MINDS青年论坛青年大使等。学生还积极参加挪威国际学生节(ISFIT)、德国国际学生周(ISWI)、哈佛商业双极年会、哈佛大学世界模拟联合国大赛、圣加仑国际青年管理论坛(ISC)等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学院学生在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中也展现了良好的综合素质,在2001年APEC会议、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2011世游赛,以及每年的F1赛事、华东交易会等各类国际会议、会展和大型外事活动中表现出色,成为上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多年来,在他们中间,涌现出一大批全国优秀学生干部、市优秀学生、市优秀学生干部、市级优秀城市志愿者、市级优秀世博志愿者、市优秀学生集体等。 多年来,学院良好的教学质量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同。学院各专业生源质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毕业生以其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高的专业素质广受社会欢迎,毕业生工作以就业率高、签约率高、起薪高、就业满意率高在全校始终名列前茅。近年来,学院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就业面广,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主要流向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金融证券机构、跨国企业、大型国际制造业企业、房地产企业、传媒公关、外经贸企业和国际物流等各类企业;也有部分毕业生进入国家和省市政府机关,以及新闻广电、出版社、科研教育机构、各国驻华使领馆等单位。许多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外资银行把学院作为其人才储备的首选基地,每年定期举行学生实习、见习和招聘活动。每年也有毕业生考取北大、复旦、交大、浙大、哈佛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等国内外知名的学府。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始终秉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诚挚欢迎全国各地优秀学子的到来。更多内容请浏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网站:http://cifc.shisu.edu.cn。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上海外国语大学自1985年开办管理专业以来,在国际化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上已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培养了大批具备国际视野及沟通能力、拥有现代管理意识与专业水准、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生,有的校友已成长为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国总部最年轻的CEO。学院以无国界的世界,无国界的管理为愿景,力争实现三个无障碍:无语言障碍、无专业障碍、无文化障碍在交流层面会外语,并提倡掌握第三语言;业务层面懂专业,实现校企无障碍对接;合作层面通文化,投身全球创新实践活动。学院肩负的使命是培养复合型的国际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并为企业、政府等组织的国际化经营、管理和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学院所提供的是拥有国际视野、全球情怀、外语特长、实践能力,并能够畅达进行跨文化沟通的管理人才或服务。 学院目前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公共关系学三个本科专业。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入围上海市一流学科建设规划)下设有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和MBA硕士点各1个,2014年公共关系学硕士点将正式招生。另外,学校国际关系博士点设有公共外交与公共关系研究方向。 学院采取复合型教学模式:专业课程覆盖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全部核心课程;英语水平要求达到英语专业本科的毕业水平,即专业英语八级。学院课程设置以国际化、专业化、实务化为特征,本科生多数专业课程采用原版教材进行全英语或双语授课。毕业论文通过后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在校期间,学有余力者也可辅修英语专业,完成规定学分后可获得文学学士(辅修)学位。 学院与国外众多著名商学院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教学合作、学生互换、教师互访项目。每年派送学生前往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游学。本院三个专业学生都有机会选读与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合作的本硕连读项目,毕业后获得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学士学位和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硕士学位。全院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比例目前已超过30%,在全校复合型专业中名列前茅。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相当多的教师具有专业博士学位和副教授以上职称,并拥有国外大学学习或进修经历。此外,本院还常年聘请国内外专家教授、企业高管来校讲学并指导学生课外实践。全院学生共享MBA项目丰富的专家、教授和企业家、校友精彩的授课、讲座和职业生涯指导。本院知名学者应邀出任多家国家级、省部级学会的会长、副会长或秘书长。 学院教学资源丰富。除学校图书馆提供的图书、期刊报纸、音像资料和电子资源外,学院还建有管理学科图书资料室和国际工商管理特色案例库。每年订阅几十种国内外管理类权威期刊,收藏大量中外管理学名著。学院绝大多数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三个教育部立项建设的实验室(ERP实验室、管理决策模拟实验室和公关实验室)已投入使用,为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硬件支持。 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许多教师承担了国家社科、国家自科、教育部及上海市等省部级以上的研究课题,并出版有大量专著、译著、教材和论文。目前拥有上海市重点课程6项、上海市全英示范课程4项。相关教师获得英国创业教育协会(NCGE)最佳案例奖、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曙光学者、美国富布莱特学者等各类荣誉。多篇案例入围美国哈佛和加拿大毅伟商学院案例库。 学院为上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学院以管理创新实践为院训,鼓励学生在学期间踊跃投入全球创新实践活动。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全市、全国乃至全球大学生各项赛事中屡屡获奖。其中有:上海市大学生案例分析大赛团体冠军、全国创业大赛亚军、全球SIFE(Students in Free Enterprise)精神大奖和中国赛区冠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铜奖等。每年还有学生应邀出席瑞士圣加仑国际青年管理论坛(ISC)、美国哈佛双极年会、哈佛大学模拟联合国、挪威国际学生周、德国国际学生周、中国未来领导精英项目(CFL)、全球AIESEC学生实习等。 多年来,学院毕业生以工作层面懂专业、交流层面擅英语、合作层面通文化的鲜明特色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尤其适应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跨文化商务工作环境的需要。学院各专业毕业生历年就业情况良好,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维持在98%以上,名列全校前茅。主要流向有跨国公司、中外资银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大型制造企业、通讯公司以及海关、国税局等政府机关。每年也有毕业生考取清华、北大、复旦、南开、哈佛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西北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学院还成立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友会管理分会,与多家知名企业签署专业实习基地,成为许多国际知名公司、跨国银行的人才储备首选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管理人才为宗旨,以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基础,丰富的国际教育资源为特色,以不断创新、海纳百川的合作精神迎接全国各地优秀学子的到来。更多内容请浏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网站:http://cib.shisu.edu.cn。
新闻学院
School of Journalism
新闻学院的前身是1983年创立的英语国际新闻双学位专业,该专业是我校最早设立的一个复合型专业。经过30年的发展,新闻学院已成为以国际新闻教学为特色、以国际传播和国际舆情研究为重点的教学和研究平台。学院下设专业理论教研室、专业综合实践教研室和英语教研室。学院现有两个本科专业:新闻学(国际新闻)、网络与新媒体。于1998年设立的新闻学二级硕士点现已发展成为新闻传播学一级硕士点,下设4个研究方向:新闻理论与历史、国际传播与国际公关、英语新闻业务和国际舆情研究。新闻传播学学科入选上海高校一流学科。 新闻学院秉承国际新闻教育理念,大力开展和新闻传媒业界的合作,通过走出去将学生输送到各大国际、国内媒体实习,引进来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业界知名人士进入课堂,培养学生卓越的实践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新闻学院有专职教师18人,包括教授3名、副教授10名、讲师5名;其中博士14名,海外青年博士2名,浦江人才名;还有长期外教2名,兼职教授8名。 为满足教学实践需求,学院有各类专业图书资料、期刊报纸供师生阅览;自有多媒体教室8间,拥有30台电脑的多媒体机房一间,专业实验室2间,专业非编设备16台(套),高清专业摄像机8台,照相机25台。 学院成立以来,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发表论文80篇;其中CSSCI 35篇,省部级获奖项目3项,有5项教材获得国家双语和省部级全英语及十一五规划立项。定期派员出席美国AEJMC和欧洲IAMAR国际学术会议,共宣读英文论文22篇,发表英文论文11篇,出版英文专著1部。 学院还与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合作,建成了国内首个国际多语种网络舆情监测、研判、预警系统网站:中国国际舆情网(http://www.globalpubopinion.org)。目前该网站成为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对外传播的窗口,是学校服务社会、对接上海市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学术网站。研究中心已与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国防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等职能部门进行战略合作,提交奥运会、世博会、国防网传播效果等咨询报告并被采纳。 学院国际化办学特色日益突出,加强与美国和欧洲的新闻传播院校合作,先后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南加州大学、科罗拉多大学Boulder分校、迈阿密大学、马里兰大学、肯特州立大学以及澳大利亚的麦考瑞大学等著名高校实行科研交流和师生互访,积极开拓学生海外访学、实习项目,学生出国进修攻读学位和短期交流人数逐年增加。 学院在育人特色和育人环境上营造创新、理性、向上、活力的氛围,拥有丰富的学生实践及品牌活动,如辩论队、记者节年度盛典、新新闻俱乐部、上外新闻评论杂志、书吧、全院我最嗨、书香四溢等,以培养既能熟练掌握外语,又能运用新媒体技术,同时精通国际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复合型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更多内容请浏览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网站:http://sij.shisu.edu.cn。
法学院
School of Law
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成立于1994年,是培养复合型涉外法律人才和国际事务工作者的摇篮,2012年成功入选上海市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现设有法学(英语)和国际政治(英语)两个本科专业及中外政治制度硕士点。法学(英语)专业旨在培养既熟悉国内一般法律事务,又精通涉外法律事务的高级法律人才;国际政治(英语)专业旨在培养既熟悉国际关系、涉外事务处理、国际法等基本专业知识,又具有扎实的外语能力,能从事各类国际与公共事务的高级涉外人才。目前,社会对法学院人才培养特色的总体评价是专业强、外语精、视野宽、复合型。 法学院下设国际法教研室、民商经济法教研室、公法教研室、国际政治教研室、英语教研室五个教研室和国际法研究中心、比较政治与法律制度研究中心两个院属研究中心,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学院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16名,绝大多数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在读,具有扎实的理论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双语教学研究能力。多数教师拥有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瑞士伯尔尼大学以及日本神户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留学或进修经历,有的还担任市、区政协常委、委员职务以及各类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英语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以专业标准和模式培养学生各项外语技能,使其毕业时获得法学或国际政治专业学位的同时,取得英语第二学位并获得英语专八证书。 法学院教学设施齐全。学院拥有独立的功能齐全的教学楼,内设设备齐全的模拟法庭、模拟国际事务议事厅和法律援助中心等,另有多媒体教室十余间,为学生的专业训练或课程实践提供了优良的物质条件;另外,学院还设立了专门的图书资料室,目前拥有国内外各种专业学术期刊五十余种,中外文图书资料近万册。此外,学校图书馆内收藏的法学与国际政治专业书刊也较为丰富,为学生专业学习与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图书资源。 学院专门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法学家和法律实务界知名人士担任客座教授与兼职教授,通过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术讲座,不断开拓学生专业视野,完善知识结构。近年来,法学院在与法律实务部门开展合作培养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强化教学特色、注重教书育人的同时,学院在科学研究上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近年来,学院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论文总量5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主持国家级或省部级课题10余项,主持校级重大课题或规划课题20余项;在特色学科建设与特色研究领域方面,日益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 在国际合作交流上,目前与法学院有合作关系的国外大学有荷兰莱顿大学,新西兰怀卡多大学,匈牙利塞格德大学,美国蒙大拿大学、肯特州立大学、乔治城大学、密苏里大学等近十所大学法学院,还有多家国外知名法学院正在积极商洽合作。目前国际化合作项目主要包括暑期班项目、交换生项目、单向派出留学项目、+1+1项目(可获得国外大学LLM或JD学位)、+2项目等,目前各合作项目进展顺利。2012年,随着学校成功入选上海市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法学院与国外法学院联合建设的涉外法律人才实验班也在稳步推进之中。 法学院学生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理念,为大学生发展搭建成长阶梯。学院自成立以来,共打造了上海市模拟联合国大会、模拟法庭、法政文化节、庭审进校园、法政讲坛等多个特色品牌项目,在校内外颇具影响。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团队参加香港模拟联合国大会、亚洲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哈佛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上海市九校模拟法庭大赛、中国人民大学全国模拟法庭大赛、全国模拟国际仲裁比赛以及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屡获殊荣,充分展示了法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与此同时,学院积极为学生接触社会、投身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搭建平台,包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世界游泳锦标赛等各类大型国际会议和外事活动等,受到主办方的高度评价。学院也多次获得上海市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奖、世博会志愿者服务优秀组织奖、上海市五四红旗团组织、上海市五四特色团组织、上外教育管理先进集体、上外毕业生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 更多内容请浏览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网站:http://law.shisu.edu.cn。
国际教育学院
School Education
国际教育学院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为适应新世纪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于2000年3月建立的二级学院,现有教师41名,其中副教授以上11名。教师中获博士学位的有24人,在读博士学位2人。教师中有30多人具有留学、出国进修或工作经历。 学院与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与语言学系共同设立了本科生交换学习项目,学院每学年选派若干名优秀本科生赴港学习,至2012年学院已连续选派6届本科生赴港学习并获得显著的效果。学院还参与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与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的本、硕连读项目(本科硕士+2项目),学生本科三年学习结束时可报名参加此项目,赴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攻读相应硕士学位。此外,国际教育学院还承担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全校非通用语言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任务,为全校双语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国教学院目前共有3个本科专业(汉语国际教育、英语(教育)、商务英语)和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课程与教学论)。学院坚决贯彻执行学校的四三二一发展战略目标,秉承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以交流中外文化,成就教育人才为宗旨,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上下协调,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学规范和制度,保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保证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近年来,国际教育学院既抓教学质量,也注重科研工作,相继成立了多个学科研究组(如文学、翻译、语言学、文化、教学与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等),教师的科研积极性高涨,学院科研成果斐然。近五年来,我院教师在核心期刊(CSSCI)发表论文近20篇,出版专著4部,6位教师获得上海市优青项目。课程建设方面学院有多位教师获得校级课程建设项目资助,参与出版教材近10部。其中2010年度科研成果尤其喜人,两人获校级科研课题立项,两名青年教师被评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五届学科骨干及第三届青年博士骨干,两人获得卡西欧教师专著奖,一人获卡西欧论文奖,另有一人获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 学院教师们除了认真搞好各项课堂教学和训练外,还结合语言学习的特点,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口语训练,积极为学生创造语言学习的环境。目前,我院品牌活动英语角不但吸引了全校各院系的学生,甚至辐射到整个松江大学城,每次活动都有不少其他高校学生参与。 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多年来,学院分团委学生会以交流中外文化,成就教育人才为宗旨,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打造了多个特色鲜明的国教品牌项目,如万圣节狂欢夜、中华文化游园会、松江二中文化漫谈俱乐部、英语风采大赛、电影配音大赛、国教风云人物评选、院刊VIEW等等,在院内外获得一致好评,为拓展学生生活、增强学院凝聚力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项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与松江区人民法院、宋庆龄陵园、松江区图书馆等多家单位建有长期共建协议。近年来,学院分团委连续获得校创明星学生会、明星学生会优秀项目奖。学院学生多次获得暑期社会实践市级、校级各类奖项,并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上海市一、二等奖等优异成绩。 学院非常重视学生就业工作,秉承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着眼于未来,培养思维清晰、明辨是非、对社会有益的人。学院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拓宽就业途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近几年来,学院平均就业率达到95%以上,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如下:国家公务员(上海市沿江经济发展研究所、浙江省宁波市地方税务局、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政府、西藏自治区外事办事处等);教育类(上外附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华东理工大学附中、上海浦东新区东坡小学、上海市卢湾一中心小学、上海市青浦区崧泽学校、上海市民办协和双语学校、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等);传媒类(新华社、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辞书出版社、深圳博略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金融类(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住友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中国银行国际结算单证中心、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安永华明会计事务所上海分所、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分所等);信息服务类(广州尼尔森市场研究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中智上海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等);著名外企(喜力酿酒有限公司、陶氏化学、固特异轮胎、IBM等)。 2012年学院毕业生除了直升本校英语语言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之外,还有多名同学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普渡大学、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美国纽约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 更多内容请浏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网站:http://cie.shisu.edu.cn。
英语学院
School English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始建于1956年,英语语言文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同时也是上海市重点学科。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英语学院现拥有层次分明、专业方向门类齐全的教学科研体系,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教学科研基础最为雄厚、师资力量最强的英语学院,在全国高校同类学院中名列前茅,在国内外声誉卓著,成为众多青年学生心驰神往和放飞理想的地方。 英语学院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英语学院,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具有比较优势和领先地位,成为全国重要的英语专业高端人才的培养基地。 英语学院本科教育现有两个专业: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 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于1980年设立硕士点,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两个专业: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下设7个研究方向:(1)语言学研究;(2)英美文学研究;(3)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4)翻译学研究;(5)教学法研究;(6)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研究;(7)测试学研究。 学院于1983年设立博士点,2003年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研究生教育有2个专业: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下设20个主要研究方向:(1)英语语言学;(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3)语用学;(4)语言测试研究;(5)形式句法研究;(6)语言认知研究;(7)语言哲学;(8)系统功能语法;(9)社会语言学;(10)认知语义学;(11)外语教学理论;(12)英国文学;(13)美国文学;(14)莎士比亚研究;(15)美国诗歌研究;(16)当代西方文论;(17)红楼梦翻译研究;(18)口译研究;(19)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与应用;(20)英语修辞理论与应用研究。 英语学院设有9个研究中心:(1)英国研究中心;(2)美国研究中心;(3)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4)英美文学研究中心;(5)中西比较文化研究中心;(6)中国外语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心;(7)英语教学测试研究中心;(8)翻译批评研究中心;(9)英语高端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研究中心。 随着英语教育的普及化和社会化,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作为全国少数几个国家级英语重点学科之一的上外英语专业,积极应对挑战,树立英语专业作为人文学科的发展理念,确立英语专业高端人才培养目标。英语专业人才不应是工具型的,而应是英语精通、人文素养深厚的博雅之士,有宏阔的国际视野,有比较专深的专业知识,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学习能力。因此,近年来,学院对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大力改革,推进英语专业人文化教育,提倡语言技能训练人文化,人文课程语言技能高端化,既夯实学生的语言技能基础,又在语言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扩大学生人文视野,健全人文知识结构,培养人文情怀和思辨能力。英语专业人文化改革成效显著,深受学生、家长好评,并获得2012年度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英语学院拥有一支学术造诣精湛、教学效果优异、科研成果丰硕、梯队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的优秀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5人,包括教授15人、副教授23人、讲师2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0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绝大部分教师都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的经历。 英语学院创建50多年来,涌现了一批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学术声望的著名学者、英语教育名家和翻译家,如英国文学专家、中古英语专家、乔学专家、陶渊明诗歌翻译家方重教授,中古英语专家、弥尔顿研究专家陆佩弦教授,语法学家章振邦教授、张月祥教授,翻译家杨小石教授,英语语音学家许天福教授,英语教育家、教学法专家李观仪教授,英语教育家、语言学家戴炜栋教授,英国文学专家、文体学专家侯维瑞教授,英语教育家、语言学家何兆熊教授。 英语学院教学科研条件优良。学院资料室藏书两万多册,各类图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知识结构,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扩大人文视野,提升人生境界,提高英语水平。学院有国内外学术期刊和报纸50余种,影像资料700多套。此外,校图书馆还藏有与英语学科有关的图书约40万册,学术期刊和报纸200种,影像资料1 000余种,英语原版电影近1 000部。 学院拥有一幢独立的教学楼,建有学院独立使用的多媒体教室22间,同声传译实验室1间。另外,学校还为本学院学生提供语言实验室16间。 英语学院是上海市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团队,英语语言文学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上海市精品课程7门,在全国高校同类院系中处于领先地位;多次获得国家级和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材奖;多次获得国家级和上海市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多人多次承担了多项国家和上海市科研项目,为繁荣我国的外语教学与科研作出了突出贡献。 近4年来,本学科教师出版学术著作及国家级规划教材50多种,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6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00余篇,承担各级项目9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以上项目42项。 英语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的英语专业高端人才。英语学院为本科生提供了专业品质高、多样化的、较为完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体系,为他们创造了在读期间出国留学的平台和机会。已正式建立的校际、院际留学项目有: 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交换生项目、学期项目; 英国莱斯特大学:交换生项目、学期项目、本硕衔接项目; 美国斯坦福大学:SSIHP暑期项目; 美国乔治城大学:学期项目、暑期项目; 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院:推荐攻读翻译与口译专业硕士研究生项目; 美国蒙大拿大学:交换生项目; 美国华盛本大学:学期项目;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国际学生领导力暑期项目; 美国麻省大学:青年领导人实习项目; 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学期项目、暑期项目; 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交换生项目; 泰国曼谷大学:交换生项目。 上述部分合作项目提供奖学金或学费减免。此外,英语学院每年能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海外交流基金一定额度的资助。 目前,英语学院大二、大三在读本科生中,通过校际、院际合作项目获得海外经历的学生人数比例达到20%左右。国际公务员人才实验班学生在读期间获得海外经历的学生人数比例已超过50%。 作为国际化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学院还遴选学术水平高、学术背景好的外籍教师来我院任教。英语学院设立的海外名家系列讲座是学生与海外名校教授交流的平台。目前,学院聘请到来自哈佛大学的教授担任这一系列讲座的主讲。英语学院与美国富布莱特基金会建立联系,来自美国的富布莱特学者为学生开设了专业课程。近十名具有海外名校教育背景的外籍教师为英语学院学生提供了文学、文化、社会学、语言学等高水准课程,并为学生的学习与课外活动提供指导。 英语学院致力于培养品学兼优的英语人才。通过严谨的专业训练和人文教育,英语学院的本科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和良好的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人文知识面广,在历年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中,通过率及整体水平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直升或考取本专业的研究生,越来越多的学生成功申请到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蒙特雷翻译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巴黎高等商学院等欧美名校以及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另外,学院学生在市级、国家级和国际竞赛中屡次获奖,为学校赢得了诸多荣誉,充分展示了英语专业的人文魅力和名校大学生的风采。 在学期间,每个学生都可参与到社会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中,学院已拥有多个长期合作的社会实践共建单位、七支学生长期支教的品牌实践团队和十多个学生志愿者服务常规项目,多项社会服务活动获得上海市级奖项。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注重与专业紧密结合开展工作,如英语演讲比赛、模拟联合国比赛、莎士比亚戏剧文化节、方重翻译奖口笔译大赛、英语课题研究竞赛、英语辩论赛、英华人文系列讲座等,都积极配合第一课堂教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是英语学院的优良传统。汇聚本院老师师德师风感人事迹的《班主任耕耘录》,迄今已编印了44期,《人民日报》、《文汇报》等重要媒体均做了报道,也多次受到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英语学院还承担了诸多社会服务项目,如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上海市英语口译资格证书考试、高考英语口试和笔试的命题和阅卷工作,以及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界财富论坛、APEC会议、国际艺术节等重大国际活动提供会务翻译服务。 更多内容请浏览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网站:http://cell.shisu.edu.cn。
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School Japanese Cultural and Economic Studies
学院的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1959年2月,我校在俄语系设立了日语教研室。1960年9月开始招收日语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1964年2月,日语专业与阿拉伯语专业组建日阿语系。1984年4月,日语专业单独建立日语系。1998年5月,日语系更名为日本文化经济学院。 学院主要以培养日语语言和日本文学、社会、文化、经济、外交、教育等领域的专门人才为办学目标。目前本科阶段课程拥有日语语言文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日语)两个专业,以及日语语言文学专业辅修英语方向和辅修翻译方向,开设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多达64门,居全国之首,其中高级日语和日语口译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学院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技术,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日语教学的不断发展。硕士阶段课程拥有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日本社会文化、日本经济、中日互译等五个研究方向,共开设课程25门。博士阶段课程拥有日语语言学、日本文学两大研究方向,共开设课程9门。在目前国内同类型专业中,日本文化经济学院是研究方向最为齐全的院(系)之一。学院每年为社会输送160多名合格的本科毕业生、近50名硕士毕业生以及10名左右博士毕业生,是上海乃至全国培养专业日语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 目前,学院共有专职日语教师37人,其中教授9人,占24%;副教授17人,占46%;讲师8人,占21%。具有博士学历、学位的教师共有17人,占46%。所有教师都有赴日留学或进修经历,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和优秀的教学能力。教学科研梯队的年龄、职称配置合理,保证了学院的发展后劲。另外,学院还聘请了若干专业教师、3名日籍专家和多名日籍教师。东京外国语大学等日本合作交流院校每年会不定期派遣学生来本学院进行日语教学实习。学院还拥有独立的日文图书期刊资料室,馆藏大量日语图书、报刊、杂志和音像资料,为学生学习日语、了解日本提供有力的支持。 除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外,学院还承担着上海市自学考试命题及阅卷、全国日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阅卷等重大教学任务和社会服务工作。学院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学界也居领先地位。据最新统计,学院在职教师共完成科研成果800余项,其中一般教材、词典、音像作品共170部,专著近20部,主干教材77部,发表在国内外各级学术刊物上的论文达570篇。在各类论文中,刊登在EI、CSSCI索引刊物和国内外久负盛誉的《日语学习与研究》杂志上的有80篇,另有一些发表在《世界的日本语教育》、《日本语教育》和《国文学解释与鉴赏》等日本各大专业性研究杂志上。同时,学院还陆续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不少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和上海市或校级教学奖项。学院教师编写的新版《日语综合教程》5册等教材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规划教材系列,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同为十一五国家重点规划教材的新版《新编日语》1册也正在编写。此外,每年学院还独立或与日本、韩国各知名大学合作举办多次国内、国际日本学国际研讨会,加深学界的相互交流,促进教学科研的飞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学院校际交流成果喜人。目前,我校已与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法政大学、爱知大学、京都外国语大学、梅花女子大学、名古屋外国语大学、关西外国语大学、樱美林大学、长崎活水女子大学、长崎县立大学、杏林大学等十余所知名大学建立了稳固、活跃的校际交流关系。学院每年派遣2名教师赴日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学术交流,公费派遣约20名品学兼优的在校本科生、硕士生或博士生赴日留学(半年或一年),大大提升了学院的教学质量。此外,学院每年还得到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日中友好基金会、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等组织的赴日学习、研修项目的资助与支持。近几年,学院每年赴日留学、研修的学生总数(含校级交换生、自费生、国家留学项目、各级别比赛获奖者赴日交流、日本国际交流基金项目等)达到45名左右,占年级学生总人数比例超过30%。 近年来,学院学生多次荣获上海市宝钢奖、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并在全国日语播音口译大赛、全国日语专业大学生同传比赛、上海市日语演讲比赛、共立杯日语演讲比赛、全国研究生日语辩论大赛、中日友好之声日语演讲比赛、中华杯日语演讲比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等比赛中获得佳绩;近四年来,共有17人次获得全国各类日语竞赛的前三名。 学院本科生获得各类奖学金机会众多,目前本科生中获奖学金学生人数比例高达50%,在全国各大高校中名列前茅。本科生有机会获得各种级别、类别的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卡西欧奖学金、住友商事奖学金、三井住友银行奖学金、三菱融资租赁奖学金、住友电工奖学金、上外教育奖励基金、励志奖学金、张乃新奖学金等。众多的奖学金机会不仅对优秀学生起到了激励作用,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除了抓好课堂教学之外,学院还非常重视学生的课余活动。通过日语假名书法比赛、日语朗读比赛、日语会话比赛、日语演讲比赛、俳句创作比赛、日语口译比赛、日剧配音比赛、日语角、日本文化周、米饭团大会、红白歌会、日语合唱比赛、日本文化知识竞赛等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学院的学生社团也深受欢迎,包括动漫社、御茶社、空手道社等。第二课堂活动中,我院学生还与日本外教、日本来沪留学生有着多层次频繁的交流互动,构筑起了良好的语言和日本文化的学习环境。 长期以来,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一直致力于利用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来服务社会,多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例如:作为大学生志愿者以及日本产业馆工作人员,服务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加大学生西部支教活动和上外研究生支教团,以暑期社会实践、一年期接力等形式赴云南、贵州、湖南、浙江、内蒙等地支教;参加上海科技馆、蔡元培故居、东进国际幼儿园、博爱儿童康健园等单位的志愿者和日语讲解员。参加学生每年都达到百余人次,受到了服务单位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扬。 作为上海乃至全国培养日语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学院每年为上海及全国各地输送大批优秀合格毕业生。本科毕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有: 政府各涉外职能部门:如外交部、上海市及各区县外办、外经贸委、中国贸促会上海分会、上海及外省市公安、安全、海关、边检等部门; 著名企业集团:如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IBM(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利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埃克森美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东方集团、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上海宝钢股份)宝和通商株式会社、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上海航空公司、索尼(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日本三井株式会社、日本三菱株式会社、日本住友商事集团、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日商岩井株式会社、日本岩谷有限公司、阿尔卑斯物流、花王(上海)产品服务有限公司、日立(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丸红(上海)有限公司、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理光(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州日产通商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日本航空、全日空航空、三菱电机有限公司、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夏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NEC信息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富士通将军(上海)有限公司、森大厦(上海)有限公司、森永乳制品有限公司、上海花园饭店、优衣库、美津浓等; 金融证券机构: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三井住友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住友信托银行、瑞穗实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株式会社第一劝业银行上海分行、日本三和银行上海分行、株式会社樱花银行上海分行、国泰证券有限公司、新日本证券上海代表处等; 新兴开发区的各行业:如外高桥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外高桥新联发展有限公司、外高桥三联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新兴技术开发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漕河泾开发有限公司等; 会计师事务所:如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京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等; 涉外中介机构:如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国际交往服务公司、中智上海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中国四达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等; 传媒及广告公司:如北京国际广播电台、上海东方电视台、解放日报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海文音像出版社、北京电通广告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日本旭通广告有限公司等; 教育文化系统:如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上海市漕泾中学、上海图书馆、上海博物馆等; 旅行社:如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等。 除签约就业外,每年还有不少学生直升或考取本校及外校的研究生,另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赴日本或英美国家的高校留学,英美的有马里兰商学院、波士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杜伦大学、诺丁汉大学、利物浦大学等,日本的有东京大学、大阪大学、早稻田大学、广岛大学、筑波大学、名古屋外国语大学等。此外,每年还有少量学生赴日工作。 更多内容请浏览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网站:http://cc.shisu.edu.cn/G2S/Template/View.aspx?action=view=0=120
东方语学院
College of Oriental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东方语学院建于1997年,下设阿拉伯语系、阿拉伯学研究中心、阿拉伯信息资料部、朝鲜语系、朝鲜韩国问题研究所、波斯语专业、伊朗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泰国语专业、印度尼西亚语专业、希伯来语专业、以色列研究中心、越南语专业、土耳其语专业和印地语专业(今年新设)。阿拉伯语言文学专业设有硕士点(1987年)、博士点(1998年)和博士后流动站。亚非语言文学专业包括朝鲜语、波斯语、泰国语、印度尼西亚语、希伯来语、越南语和印地语专业,也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2008年,阿拉伯语专业与亚非语言文学专业分别被教育部评为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全院教师35人,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9名,讲师19名,助教2名。在学院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建院以来教师的核心期刊论文、专著、译著、教材等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其数量、质量在全国同类专业的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政治、语言学、宗教学、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朝鲜半岛语言文化、波斯文化、犹太学、东南亚文化等领域内的科研学术水平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每年学院还结集出版《阿拉伯学研究》和《东方学术论坛》两本论文集。 学院设有独立的信息资料室和沙特阿拉伯王国援助的费萨尔图书馆,总计拥有阿拉伯语、朝鲜语、波斯语、泰国语、印度尼西亚语、希伯来语、土耳其语、汉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姆哈拉语等语种书籍约3万册图书及近200G的电子图书,此外还有40种外文报刊和30种中文期刊。学院设有9间多媒体教室。 学院十分重视为学生的全面成才创造上佳条件,为师生营造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和团结进取的学院文化。学院每年邀请国内外政学名流,组织了80场东方大讲堂讲座,与我院各专业相关国家的驻华使领馆和各国学人、作家、艺术家也经常来本院访问、演讲并与学生互动交流。本院的所有专业都参加上外的多语种国际新闻人才培养计划,新生进校经过一年学习后,从有意向参加本计划的学生中选拔,辅修新闻学。修业合格者获第二专业辅修证书。 学院为各专业学生创造赴语言对象国学习的机会,约60%学生可以在本科阶段出国学习,某些专业(越南语、泰语、土耳其语、波斯语等)可达100%。每年根据国家下达的名额公派几十名学生赴阿拉伯国家、朝鲜、韩国、伊朗、泰国、印度尼西亚、以色列、越南、土耳其和印度等国留学。学院力推+1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即学生在上外学习的8个学期中,有7个学期在上外学习,1个学期在对象国大学深造。与本院有校际合作关系的学校有:埃及开罗大学、亚历山大大学、苏伊士运河大学、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阿联酋阿吉曼大学、阿联酋大学、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韩国庆熙大学、梨花女子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釜山外国语大学、培才大学、圆光大学、全南大学、岭南大学、伊朗夏希德贝赫什提大学、霍梅尼国际大学、泰国法政大学、曼谷大学、印尼帕查查兰大学、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人文社科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巴尔依兰大学、海法大学、土耳其花园城市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等。2012年学院在摩洛哥王国卡萨布兰卡市哈桑二世大学设立了孔子学院,向摩洛哥各界宣传中国文化。今后学院将陆续在其他国家建设孔子学院,为扩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而努力。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持续完善全员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特色育人体系,学生活动多姿多彩。语言技能周是学生活动中的品牌项目,针对不同小语种的特点,组织若干场大型语言技能应用比赛,并邀请该语言领域的资深老师担任评委,一批表现优异的参赛选手脱颖而出。该项目获得了我校校园文化优秀项目奖。学院还有一支十分活跃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他们凭借着专业的服务能力和满腔的公益服务热情,先后出色完成了上海世博会、世界游泳锦标赛等大型国际性赛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同时,不断打造一系列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志愿服务项目,如湖北宜昌暑期社会实践、上海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等。这些项目先后获得了暑期大学生优秀实践项目、优秀志愿者团队称号并获得了上海慈善总会的立项资助。 更多内容请浏览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网站:http://dongfangyu.shisu.edu.cn/
俄语系
Department of Russian
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的前身是上海俄文专科学校,创建于1949年。1956年学校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学院,随后正式成立俄语系。俄语系的俄语语言文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国内同类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俄语系现有两个本科专业:俄语和乌克兰语。俄语语言文学是全国第一个获得俄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83)的学科点。 俄语系的发展理念:规模适中,发展均衡,质量上乘,特色鲜明,效益突出,影响显著。培养目标:向社会提供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健全知识结构、扎实专业技能、较强思辨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俄语系拥有一批学术造诣精深的资深专家和成就卓著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在国内相关专业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教师队伍的年龄层次、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和各研究方向的力量分布合理。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5名、教授10名、副教授14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7.4%;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5名,占教师总数的80.6%;俄语系常年聘请俄罗斯专家,所有教师均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先后有6名教师荣获世界俄语学会颁发的普希金奖章,在全国院校中名列第一。人才荟萃、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科研队伍既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又确保了学生享受优质教育。 俄语系的硬件设施居全国同类院系第一,具备良好的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建成并投入使用2 500平方米的独立教学楼,拥有俄语专业文献11万册、音像资料5 000多种,常年订阅俄语学术期刊近50种。2010年,俄语系专业化同传训练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完善的训练平台,同时也提供了真实的实训场地,为俄语系学习和实践结合的应用型口译人才的实战培训锦上添花。 俄语系在体现重点学科的两高目标(即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和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方面成就显著。俄语系现有市级精品课程2项(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化),校级精品课程1项(俄语口译)。由俄语系教师主编的《新世纪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获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近年来俄语学科共承担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6项、教育部和上海市课题9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发表论文近200篇,出版专著、译著、编著、教材、工具书等60余部。新版《汉俄大词典》荣获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时间与空间中的俄语与俄罗斯文学:第十二届世界俄语大会论文集》(1--5卷)荣获第十二届上海图书奖二等奖。 俄语系的对外交往开展得有声有色,每年都选送一定数量的优秀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通过国家公派、校际交流以及自费途径赴俄罗斯插班学习和进修。俄语系同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学、圣彼得堡大学、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莫斯科语言大学、俄罗斯赫尔岑师范大学、俄罗斯远东大学、俄罗斯高尔基文学院、乌克兰基辅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保持长期的密切合作关系。学生出国交流比例每年在40%左右。 在学生活动方面,俄语系坚持搞好喀秋莎合唱团、舞蹈队、俄语戏剧社等学生社团,将专业学习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每年的迎新晚会、俄罗斯戏剧之夜暨迎新年晚会、俄罗斯风情会餐、俄语配音大赛等活动中,学生们充分施展才华,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水平。近年来,俄语系每年都有学生在全国高校俄语大赛、全国口译大赛中获奖。俄语系还时刻不忘服务社会的理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声誉,为2007年女足世界杯、2007年上海特奥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2011年世界游泳锦标赛、2011年上海国际标准舞大赛等提供了大量翻译和志愿者。这些工作和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国内外有关方面的一致好评,也扩大了俄语系在国内外的影响。 更多内容请浏览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网站:http://www.russian.shisu.edu.cn。
德语系
Department of German
德语系每年招收德语(英语)专业本科生、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自2007年起,德语系开设瑞典语(英语)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 目前德语系在任教师全部拥有留德学习经历,其中95%以上人员拥有博士学位,并有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和奥地利学术交流中心派出的德国和奥地利教师常年协助教学。德语系师资以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为主,也有获德国经济学学位的经济学专业教师参与教学,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均属上乘。德语系和德国海德堡大学、拜罗伊特大学、弗莱堡大学、比勒菲尔德大学有密切的校际交流关系,每年均派遣一定数量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前往德方高校进修学习。目前德方每学期亦派遣人员来我系讲学。 德语系致力于培养能在外事、外贸等涉外企业和部门,国家和政府各类机构以及教育和文化领域从事翻译、管理、教学和研究等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外语专业人才。为适应改革开放和涉外工作需要,我系实行双语制教学,即主修德语或瑞典语,毕业时要求达到专业八级水平;辅修英语,毕业时英语要求达到英语专业四级水平。 基于厚实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德语系毕业生一直受到人才市场的欢迎。近年来学生毕业去向主要有:国家机关外事部门、学校、外贸公司、涉外企事业单位、外国领事馆,以及就读研究生和出国留学等。他们在各用人部门和单位享有良好的声誉。 德语系教师在科研方面成果斐然,除已出版各类德语教材、众多学术专著和汉译德语文学名著以外,目前国内德语专业使用最广泛的上海译文版《德汉词典》(修订版为《新德汉词典》)即由本系教授主持完成。 更多内容请浏览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网站:http://german.shisu.edu.cn。
法语系
Department of French
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学专业创建于1956年,195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起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1985年起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是全国少数几个同时具有法语语言文学硕士与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同时也是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法语分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和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单位。法语专业在2007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法语系本科设法语(英语)专业以及法语工商企业管理方向班,硕士点、博士点设有法语语言学、法国文学、法国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法等五个研究方向。同时,每年还有若干名来自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留学生进入法语系,与中国学生一起学习。 法语系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知名学者和专家,现有专业教师25名,其中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8人,讲师10人,高级职称占50%。教师队伍的博士比例达到50%,另有6名优秀年轻教师为在读博士。所有教师均有在国外留学、进修、工作的经历。每年另聘长期外籍教师2名,短期讲学外国教师2名。 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曹德明教授是全国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法语分委员会主任、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世界法语教师联合会亚太委员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法语语言学和法语词汇学。 博士生导师、法语系主任肖云上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国政治体制和法国文化,在《国际观察》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有关法国政权架构和政治走向的论文。 博士生导师钱培鑫教授主要从事法国文学、文体学研究,同时是上海2010年世博会《申办主报告》(法文版)的主要编写者和定稿人之一。 博士生导师、法语系副主任陈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同时是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