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市职业大学成立于1981年5月,是在原苏州工业专科学校筹备处的基础上,经教育部备案,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作为江苏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职业大学之一,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创办于1911年的苏州工业专科学校。
2003年11月,苏州市委、市政府为苏州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结合地方高等院校的布局调整,优化地方高等教育资源,将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教育学院、苏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苏州市职工科技大学合并,组建成全新的苏州市职业大学,筹建一所立足苏州、服务地方,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市属普通本科院校---“苏州学院”,并于当年在苏州古城西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上方山麓石湖风景区征地一千余亩建设新校区。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秉承苏工专“勤、勇、忠、信”的校训,并赋于“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忠于事业、信于社会”新的时代诠释;坚持定位、定向、定格的“三定”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机制活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先后为地方输送了5万多名全日制专科毕业生。
学校现有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教育与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马列与公共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学院(部)。占地面积1262.34亩,校舍建筑面积44.0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277万元。图书馆建筑面积3.34万平方米,藏书资料127.23万册,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3699名,教职工990人,正高职称53人,副高职称273人,博士毕业生47人,专任教师683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3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1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27人,省名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其他市级以上各类骨干及重点培养对象40余人。
学校构建了技术应用和综合实践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有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高职实训基地3个,校级重点实验室5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9个,专业实验(实训)室162个。学校与地方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33个,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国家高技能人才机电高级技工培训项目”机电培训基地,建立了含秘书、电子商务、高级电子等多项技能鉴定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校被批准为首批“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苏州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现有招生专业56个,其中教育部重点专业和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群3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9个。学校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现有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优秀课程群1个,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指委精品课程3门;学校教师主、参编各类教材270余部,其中被列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获省级精品教材7部,立项建设精品教材4部;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
学校搭建了广阔而有效的科研平台,建立了江苏省现代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光伏发电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两个省级工程中心。另建有1个省级研究所,2个市重点实验室、10个校级研究所。近年来,共出版专著45部,被SCI、EI、ISTP收录论文418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300余篇,授权专利239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8项;获市厅级以上奖励148项。
学校十分重视学习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先后与加拿大乔治布朗学院、澳大利亚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和启思蒙学院、日本金城学园、新西兰国立理工大学等在学分互认、互派师生交流、语言培训等方面开展良好的合作。
由于学校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毕业生良好的素质,较强的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学校多次获得“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0、2011、2012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5.20%、94.78%和96.06%。
追溯历史,学校以优良的办学条件、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和充分的就业率,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成为区域高职教育品牌院校。展望未来,办学历程绵延一个世纪的苏州市职业大学,将紧紧围绕筹建本科层次“苏州学院”的目标,坚定发展信念,深化内涵建设,加快改革步伐,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多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