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创办于1958年9月,是位于湘鄂渝黔桂边区的大湘西区域内一所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特色的省属综合性大学。学校跨地区建立在湘西自治州和张家界市两地,校本部设在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学校所在的区域内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奇峻的风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醇厚的民风,神秘湘西尽显无穷魅力。纵横湘西的5条高速公路、3条铁路和张家界、凤凰机场,使得湘西与周边各省的交流更为顺畅便利。
1960年,湖南高校调整,学校保留校名,改为师专。1978年8月,学校升格为省属综合性大学,197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0年8月,吉首卫生学校并入吉首大学。2002年10月,武陵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吉首大学。2003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6月,湘西州人民医院成为吉首大学附属医院。200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被评为优秀。
学校风景优美、设施完备,总占地面积1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4亿元,藏书总量200多万册,建有高水平的校园网。学校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好,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3%),其中教授有160余人,副教授6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9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9人,湖南省教学名师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0余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近100人。
学校拥有文、史、哲、理、工、农、医、经、管、法、教育等十一大学科门类,现有本科专业5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专业硕士授权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 ,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3个。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全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学校还是湖南省唯一的“省属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类在籍学生3.2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生17000余人,硕士研究生600余人,招有韩国、美国等国留学生及交换生。此外,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三本独立学院)招有本科生7000余人。
办学50多年来,学校共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90000余名。学校以“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务实作风”为培养目标,近5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共获国家级奖项70余项,省部级奖项120余项。学校的毕业生秉承“以人名校、以业报国”的校训,践行“凤飞千仞,薪传八方”的办学精神,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过硬作风,深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所欢迎,广大毕业生在祖国各地勤奋工作、建功立业,许多人现已成长为各级领导和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近年来,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3%以上。
近5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86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0余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80余项,并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0余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0余项。学校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美味猕猴桃“米良1号”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扶贫开发项目,在全国16个省(市)推广栽种,仅湘西自治州种植面积就达10万余亩。从猕猴桃中提取的“果王素”经国内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国际空白”,猕猴桃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帮助湘西近20万农民摆脱贫困。湘西矿产资源和植物资源的研究成果已经孵化出近10家高新技术企业。湘西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带动了湘西社会发展,推动了湘西旅游产业的蓬勃兴起。区域经济及开发模式研究多项成果被各级政府和企业采纳。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先后获得“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优秀事业法人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镕基、曾庆红、尉健行、贺国强、曾培炎、陈至立、杨汝岱、罗豪才等以及教育部领导周济、周远清、张保庆、柳斌、赵沁平、陈小娅等多次来我校视察指导工作。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高度评价“吉首大学是湖南的骄傲”,前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说“吉首大学具有特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