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学院是2001年5月11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和四川教育学院宜宾分院(1984年建立)合并组建的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位于“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白酒之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宜宾市。
学校占地1050亩,校舍面积3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000多万元,藏书258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36万册),拥有固定资产近6亿元。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024人,专任教师71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0人,副高级职称258人,博士74人、硕士368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四川省第二届专家评审(议)委员会评委1人,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5人。有二级学院名誉院长16人,特聘教授21人,市校共享博士33人,客座教授101人,外籍教师5人。学校建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思想家研究中心,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四川省新建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农村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四川省水运经济研究中心,中国酒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发酵资源与应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32个科研机构。
学校现有17个二级学院,开办有覆盖文、理、工、管、经、法、教、艺、农九大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53个,专科专业36个,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近15000人。自2001年以来,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2012年选为中国高等教育常务理事单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园林式院校”等荣誉称号。2006年12月,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和同济大学、西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建立了联合办学机制,每年派遣优秀学生到同济大学和西南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学习,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签订协议,在校生可赴德国攻读硕士德制工程师,与美国贝宁迪学院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经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认可,学校成为举办成建制的“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培训项目”的高校之一,合作开办ACCA培训班,培养会计人才。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学校新一届党政班子带领全校师生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理念,凝炼出引领学校科学发展的“一二三四五”办学思想体系。“一”就是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二”就是两个基本的办学宗旨: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三”就是检验工作的三项标准:是否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是否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综合声誉;是否有利于为教职工提供发展平台。“四”就是四个要素的治校方略:理念引领、人才支撑、经济基础、制度保障。“五”就是五个着力点的工作思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为抓手,以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
为实现“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的办学宗旨,学校凝练了“一二三四五”人才培养体系。“一”就是一个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二”就是把握好两大关键环节:建设高水平的课程体系,营造良好的成才环境;“三”就是提升学生三项素养:高度的责任心、持续的进取心、强烈的好奇心;“四”就是增强学生四大基本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谐能力;“五”就是实现五个结合:社会担当与健全人格结合、职业操守与专业能力结合、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结合、历史眼光与全球视野结合、创新精神与批判思维结合。
为实现“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宗旨,学校凝练了“一二三四”服务社会体系:“一”就是一个目标:全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二”就是实现两个需要:宜宾学院发展需要宜宾市,宜宾市需要宜宾学院发展;“三”就是服务的三个层次: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个人提供再学习机会;“四”就是提供四大支撑:人才支撑、技术支撑、文化支撑、思想支撑。
目前,学校正在着力践行“文化、理念、制度、实践”四维一体的治校模式,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立足宜宾、服务全省、面向全国、胸怀世界,在四川省高等教育界具有重要影响、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