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

高校招生放“大类招生”进大学再选专业

2016-07-14 10:16:14 来源:搜狐教育
时间是最好的“解说员”,很多当时不明白的道理,经过时间的沉淀,到现在就会全然明了。当我们面对几个选项时,纠结了很久仍旧无法作出决定。这个时候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再给我点时间吧!”

对于高三学生和家长来说,在高考填报志愿期间一定更需要这句“再给我点时间吧!”好不容易选好了学校,可却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卡壳”了。选什么专业呢?对这些专业都不是特别了解怎么办?这两个专业差不多,到底选哪个?可不可以先学习了解一下这些专业,再做决定呢?

这些问题在以前来说,即使你再纠结、再犹豫,也只能在填志愿的时候狠下心来做个决定,没有多余的时间让你比较、分析、适应。这就如同高考试一样,即使四个选项你已经排除了两个,再另外两个中举棋不定,到交卷的时候,还是会硬着头皮二选其一。

不过自从有了“按大类招生”,患有“专业选择困难症”的学生们的“福音”就来了!

一、何为“大招”?

所谓“大招”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专业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填报该大类名称即可。通过该方式录取的考生在本科阶段前1—2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大二、大三时再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再在院系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而高校也通过这种双向选择对学生进行分流。

举个例子,某校招生将“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统计学”三个专业统一于“数学”招生,如果有学生对这三个专业都有兴趣,但是不知道选择哪一个,那么他只需要填报“数学类”即可。等到进入大学学习一到两年后,对几个专业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最合适的专业了。

是不是觉得很好呢?如果你填报大类招生,就相当于多了了解多个专业的机会,也不用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立刻做出决定,更避免了“转专业”的尴尬。所以零点高三建议,如果高三学子在某校的两个相似专业间徘徊不定时,如果该校有“大类招生”,完全可以大胆填报哦!

二、“大招”都有哪些模式?

一是按学科招生。这是现在很多高校都普遍采用的招生模式,即在同一院系中,不分专业,只按院系大类填报志愿;

二是高校以“基地班”或一些特殊实验班招生。比如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实验班”,清华大学的“人文科学实验班”等;

三是对新生进行通识教育。新生入校统一进入学院,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大二再分专业。比如复旦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

三、为什么要放“大招”?

1、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考生填报专业志愿的盲目性,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

按大类招收的学生允许在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大学、学科、专业,寻找和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在全面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再选择学习和发展方向更符合学生利益。

2、有利于满足学生专业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进入大学后的一段时间学习后,学生对于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更容易作出科学、有价值的判断,并作出正确的选择。这对于学生来说,都能充分发挥个人兴趣爱好和调动学习积极性。

3、实施按大类培养后,拓宽了培养的口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在培养大类内按“志愿+考核”的原则选择专业,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课程与学习进程,同时还可申请转大类、转专业,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与创业的能力。

四、目前放“大招”高校有哪些?

目前在100多所“211工程”院校中,已有近一半多的高校实行了按大类招生,可见大类招生渐成趋势。

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院校都在试行按大类招生模式。

而随着这种趋势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高校跃跃欲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类招生会成为很多高校的招生方式之一。

在线课程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