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地处华中重镇、九省通衢——湖北省武汉市,是湖北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历史溯源于1931年创办的湖北省立教育学院,1944年,在著名学者李四光先生的推动下,改建为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建国后,学校迭经改制和整合,先后历经了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和武汉师范学院等时期,1984年改制为湖北大学,实现了由单一师范学院向综合性大学的跨越。在办学历程中,湖北大学经历过筚路蓝缕的岁月,忍受过调整分合的阵痛,但湖大人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在逆境中谋发展,于艰难中创事业,学校的文化传统中逐渐积淀了“日思日睿、笃志笃行”的校训精神和以“自强不息、克难奋进”为基本特征的“习坎”精神,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学校现拥有文、史、哲、理、工、经、法、管、教、医等10个学科门类,设有文学、历史文化、商学、政法与公共管理、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与电子技术、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环境、教育、体育、艺术、外国语、哲学等15个学院,另设有楚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成人)教育学院、培训学院、知行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人民武装学院。学校现有59个本科专业、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7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个专业硕士学位点、9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省级重点一级学科10个(覆盖6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10个,26个学科获准设立“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升。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专任教师中有双聘院士2人,楚天学者29人,正、副教授600余人,博导、硕导40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34人。有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1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有湖北省教学名师4人,39人曾被授予国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63人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津贴。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6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100余人。有2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创办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班3个。立项建设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8门、省级优质课程16门、省级品牌专业9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一流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五年来学生在“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重大赛事中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00余项。学校的五人制足球队连续6次获得全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冠军,并于2008年代表中国出征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获得第七名的中国队历史最好成绩。2004年,学校接受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2005年,学校获批成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人才15万余人,有的已成为政界、学术界、科技界、文化界和新闻界的知名人物,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司法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训秋,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宪生,湖北省副省长赵斌、张岱梨,国家测绘局副局长闵宜仁,文化史学大师冯天瑜,著名雕塑家、文职将军程允贤,著名歌唱家、音乐家喻宜萱,“长江学者”谈胜利、刘昌胜、武利民、陈佺,“长江韬奋奖”获得者范春歌、刘枫等都是我校的校友。
走科研强校之路,科学研究取得明显成绩。学校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建成省级中试基地1个。学校在新材料、生物技术、基础数学、精细化工、中药现代化技术、专门史、伦理学等众多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一批国家级项目和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多项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和部省级奖励。2003年我校与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单位共同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人类肝蛋白组计划”中的“人类肝蛋白质相互作用连锁图的建立”专题;2004年我校承担了国家清史篡修工程项目中的《典志·思想文化》项目,实现了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文化工程建设项目的新突破。2006年,我校选育的优质高产杂交早稻新品种“两优287”被农业部评定为超级稻,同时填补了我国杂交早稻无国标一级优质米的空白。2007年,生命科学学院李代芹教授的论文在世界顶级的综合性学术刊物《Science》上全文发表,实现了湖北省属高校在世界顶级学术杂志发表论文零的突破。学校部分科研成果应用于京珠高速公路、长江三峡等重点工程以及汽车、钢铁、化学化工、育种、旅游开发、航天等领域,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现占地2300亩,有校本部、汉口校区和阳逻校区三个校区。校园内四季常青,环境优美,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学校现拥有122个教学科研实验室、140间多媒体教室、34000余台(件)仪器设备、131个教学实习基地。图书馆馆藏中外文纸质文献198万册,报刊4000余种,拥有各类数据库20余种,中外文电子全文期刊3万种,电子图书84万册。
大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开放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湖北大学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联系,常年聘请外籍教师、文教专家和国内知名学者来校任教、讲学,接受国外及港、澳、台的学生来校进修和攻读学位。学校现分别与美国孟菲斯大学和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合作开办了孔子学院,是湖北省在海外开办孔子学院最早、也是最多的省属高校。1996年5月成立了由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驻汉部队以及多个省直厅局参加的湖北大学董事会。现有22个全国性或省级学会(研究会)挂靠本校。学校的教学、科研、招生、体育、毕业生就业、共青团、成人教育等工作曾被评为全国高校先进。学校曾连续几年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湖北大学的建设发展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原国家主席李先念曾先后三次为学校亲笔题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原教育部部长周济等一批领导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
回首过去,岁月峥嵘;展望未来,前程辉煌。经过七十余年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办学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新的历史时期,湖北大学将秉承“日思日睿,笃志笃行”的校训精神,继续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为动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目标,走内涵发展道路,把湖北大学建设成为国内知名、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更新时间:2010年5月21日)
湖北大学校训:日思日睿 笃志笃行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学院路11号 邮政编码:43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