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师范学院始建于1978年,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乐山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四川省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0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良好等级。2012年纳入教育部“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由武汉大学对口支援建设。
学校地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所在地、世界文化名人郭沫若的故乡——乐山市,东望乐山大佛,南临大渡河,西眺峨眉山,北接城市绿心,1938-1946年,国立武汉大学曾在此办学八年。学校占地近1000亩,建筑面积41.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19万册,电子文献674万余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000万元。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4800余人,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07人,副高职称268人,博士、硕士58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6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2人。有30名教师在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学校担任兼职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校设有14个教学院,48个本科专业,涉及文、理、工、教、经、管、法、农、艺九大学科门类,校级重点建设专业15个。有教授(研究员)职务任职资格评议权学科6个,副教授(副研究员)职务任职资格评议权学科12个。建设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有1门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0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建设有7个省级特色专业,22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设有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四川省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等省级培训机构。学校连续四届荣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和二等奖两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3项。
学校现有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硅材料研究所等15个校级研究机构,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实验室等6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办有《乐山师范学院学报》、《郭沫若学刊》与《基础教育论坛》等学术刊物。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项,省、部、市级科研奖250余项。在郭沫若研究、苏轼研究、旅游研究、世界遗产保护、仿酶催化研究等方面特色较突出。
学校遵循“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为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智能汽车、师范生教学技能、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学生艺术展演等竞赛中获得突出成绩,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四川省先进单位”等荣誉,被授予“四川省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示范单位”“国家西部旅游专门人才培训示范单位”,连续七次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
学校注重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英国威尔士大学、美国哈特兰社区学院等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育和科研合作、师生交流、联合培养硕士等活动。
历经三十余年的建设,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以教师教育为本、非教师教育并重的多科性地方院校。目前,全校上下正凝心聚力,围绕“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努力践行“弘毅自强、笃学践行”校训,为将学校建设成为有教师教育学科优势和相当影响的地方多科性大学而努力奋斗!